送王郎中知江阴

持归霄汉青绫被,去看吴都白马潮。

叠鼓渡江寒浪伏,鸣铙入境野云飘。

鱼穿杨柳誇鲸脍,人采芙蓉学细腰。

家有三槐为太守,弟兄谁似李文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带着青色绸被回归天空,要去观赏吴都的白马潮。
密集的鼓声渡过长江,寒浪似乎在低伏,军乐响起时,野外的云彩随风飘荡。
鱼儿穿越柳林,夸赞着鲸鱼肉的美味,人们模仿采芙蓉的姿态,学习纤细的身姿。
家中有三棵槐树象征家族显赫,作为太守,谁能比得上李文饶的才德呢?

注释

持归:携带。
霄汉:天空。
青绫被:青色绸被。
吴都:古代吴国的都城,这里指南京。
白马潮:形容白马众多,如同潮水。
叠鼓:密集的鼓声。
寒浪伏:寒意下的浪涛。
鸣铙:敲击铙钹,表示军队到来。
入境:进入境内。
鱼穿杨柳:鱼儿在柳林中穿梭。
誇鲸脍:赞美鲸鱼肉的鲜美。
芙蓉:荷花。
细腰:形容女子身材纤细。
三槐:古代官宦人家门前常种三棵槐树,象征家族显赫。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李文饶:李文饶,唐代官员,以才德著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送王郎中知江阴》。诗中通过描绘送别友人王郎中前往江阴任职的情景,展现了丰富的意象和对友人的祝福。

"持归霄汉青绫被",以青绫被象征高洁与尊贵,祝愿友人此去如登天般显赫,暗示其仕途前景广阔。

"去看吴都白马潮",将江阴比作繁华的吴都,并以白马潮形容其繁华景象,期待友人能如同观赏壮观的白马潮一般,感受江阴的繁荣。

"叠鼓渡江寒浪伏,鸣铙入境野云飘",运用叠鼓和鸣铙的意象,描绘出友人乘船过江的壮丽场景,寒浪伏隐含旅途的艰辛,而野云飘则寓言友人的到来给当地带来祥瑞之气。

"鱼穿杨柳誇鲸脍,人采芙蓉学细腰",以鱼跃杨柳和人们采摘芙蓉的生动画面,赞美江阴的物产丰饶和人文气息,同时也暗喻友人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最后两句"家有三槐为太守,弟兄谁似李文饶",以三槐象征家族荣耀,表达对友人担任太守的期许,同时以李文饶(唐代名臣)为榜样,祝愿他能像李文饶一样政绩卓著,兄弟中无人能及。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诗意的送别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寄寓了对友人政治抱负的期待。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王推官宰上洛先归关中

跨马独归日,春风随度关。

客裘将欲绽,社燕亦同还。

洛水源边邑,秦人隐处山。

君家有凫舄,切莫向云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王著作赴西京寿安

去作西畿令,当趋大尹庭。

閒寻前代迹,净扫古槐厅。

未惯餐周粟,还应忆楚萍。

但逢花木处,知我昔常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王景宪奉职

清羸将家子,苦节自寒儒。

四壁我何有,一钱君亦无。

下滩船自急,闻雁日将晡。

行爱青山口,人烟事网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送王景彝学士使虏

持节共知过碣石,衔芦相背有飞鸿。

地寒狐腋著不暖,沙阔马蹄行未穷。

陇上牛羊冲密霰,帐前徒御立酸风。

归时莫问程多少,却到河湟杏萼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