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翰林彭学士挽歌(其三)

祖奠垂将撤,笳箫俨欲行。

野寒嘶故马,树转出新旌。

泉路幽无底,鱼灯暧不明。

如何赍美志,郁郁向佳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祖先的祭奠仪式即将结束,笳箫声中队伍已整装待发。
在野外的寒风中,老马发出嘶鸣,新军旗帜在树林间显现。
通往黄泉之路幽深无尽,鱼灯昏暗不明亮。
如何带着美好的志愿,满怀忧郁走向那宁静的墓地。

注释

祖奠:祖先的祭奠。
垂:即将。
撤:结束。
笳箫:古代乐器,用于哀乐。
俨:整齐的样子。
行:出发。
野寒:野外的寒冷。
嘶:马的叫声。
故马:老马。
新旌:新的军旗。
泉路:黄泉之路。
幽:幽深。
无底:无尽。
鱼灯:古时用鱼脂制成的照明灯。
暧:昏暗。
如何:怎能。
赍:携带。
美志:美好的志愿。
郁郁:忧郁。
佳城:美好的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名为《故翰林彭学士挽歌(其三)》。诗中通过对故人去世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逝者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追思。

首句“祖奠垂将撤,笳箫俨欲行”通过军队准备拔营的场景,传递出一种即将离别的氛围。"野寒嘶故马,树转出新旌"则描绘了一种边塞萧瑟的秋日景象,其中“故马”的嘶鸣,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也暗含着对逝者的思念。

接下来的“泉路幽无底,鱼灯暧不明”则营造出一派神秘莫测的意境。泉水深不可测,鱼灯昏暗不辨,这些都是作者内心复杂情感的外在映射。

最后,“如何赍美志,郁郁向佳城”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美好记忆的珍视,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逝者的怀念和追思之情。这里的“佳城”,既可以理解为逝者生前所居之地,也暗喻着逝者留下的精神世界。

总体而言,司马光通过这首诗,以其精湛的笔法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以及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追忆。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中的精神寄托。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故翰林彭学士挽歌(其一)

夙昔游清贯,时流籍重名。

雠书石渠秘,视草玉堂荣。

吉兆虚三鳝,凶期告两楹。

子云思故国,坟树必西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春日思景仁

去岁洛城中,嬉游处处同。

从离崿岭北,常梦潩泉东。

草绕春街碧,花繁夕市红。

临风默惆怅,想像白眉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春祠致斋寄呈景仁次道

比日聚官舍,笑言曾未厌。

暂成挥手别,各有侍祠严。

晴景朝朝丽,春容物物添。

解斋当共醉,莫遣此期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春猎

小苑微寒春雁飞,石关宫外草萋萋。

汉家旌旆连围合,秦国山川入望低。

花色才临珠缀发,柳阴欲傍金堤齐。

韩嫣承恩来视兽,飞尘遥出建章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