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敬亭山作

忽忆敬亭山,翠碧千万寻。

白云拂地弄晴影,黄猿啸晚清人心。

桃花流水三月深,柳絮披烟辞故林。

重楼复殿据山脚,像塑制度祠非淫。

晋时谢守曾赛雨,至今石上镌遗吟。

五言雅重参二典,琅琅一诵铿璆琳。

绿潭无底白玉沈,千载何人知此音。

李白骑鲸出沧海,回鞭曾宿岧峣岑。

却泛虚舟弄溪月,紫霞之杯倾不歇。

醉来更约崔宗之,秋水玄谈清兴发。

数公逸驾何当还,怅望英风不可攀。

信道相看两不厌,古来只有敬亭山。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忆敬亭山》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对敬亭山的深深怀念。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引用等,使得景物生动形象,情感真挚动人。

首句“忽忆敬亭山,翠碧千万寻”,以“忽忆”开篇,表达了诗人不经意间对敬亭山的思念之情,接着用“翠碧千万寻”描绘出敬亭山的青翠欲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白云拂地弄晴影,黄猿啸晚清人心”两句,通过白云与黄猿的活动,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白云轻轻拂过地面,晴光映照下形成美丽的光影,黄猿在傍晚时分发出清脆的叫声,让人心情愉悦。

“桃花流水三月深,柳絮披烟辞故林”则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桃花盛开,流水潺潺,柳絮随风飘舞,仿佛在告别旧日的家园,充满了生机与离别的意味。

“重楼复殿据山脚,像塑制度祠非淫”两句,转而描述了敬亭山的人文景观,重楼复殿依山而建,庙宇中的塑像和制度都体现了对神灵的敬畏,并非过度崇拜。

“晋时谢守曾赛雨,至今石上镌遗吟”引用了晋代诗人谢灵运的故事,他曾在敬亭山祈雨,至今山石上还留有他的诗句,增加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五言雅重参二典,琅琅一诵铿璆琳”赞扬了敬亭山的文学价值,五言诗体格高雅,引用了古代经典,诵读起来如同玉石撞击发出的清脆声音,富有韵律美。

“绿潭无底白玉沈,千载何人知此音”表达了对敬亭山美景的赞美,绿潭深不见底,如同沉入其中的白玉,千年之后,又有谁能知晓这美妙的声音?

“李白骑鲸出沧海,回鞭曾宿岧峣岑”引用了李白的故事,他曾在敬亭山骑鲸出游,夜晚曾在此山宿息,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

“却泛虚舟弄溪月,紫霞之杯倾不歇”描绘了诗人泛舟于溪流之上,欣赏月色,手持紫霞之杯饮酒畅饮的情景,充满了自由与洒脱。

“醉来更约崔宗之,秋水玄谈清兴发”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畅谈的情景,秋水长天,玄谈深邃,激发了清新的兴致。

“数公逸驾何当还,怅望英风不可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英风的怀念,希望那些才华横溢的先贤能再次归来,但又深知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

“信道相看两不厌,古来只有敬亭山”最后以对敬亭山的深情告终,相信与敬亭山的相遇是永恒的,古往今来,唯有敬亭山能让人如此心生敬意。

整首诗通过对敬亭山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对敬亭山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神宗皇帝挽词二首(其一)

物物皆成化,熙熙十九春。

寿觞方奏乐,法座忽流尘。

遗治前无古,称宗孰有神。

烟霄歧路别,百辟共沾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神宗皇帝挽词二首(其二)

原庙工初毕,神游竟不还。

鼎湖龙驭远,湘岸竹枝斑。

谥号尊逾圣,陵基别有山。

九重春忽暝,四海惨愁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王丞相荆公挽词二首(其一)

间世君臣会,中天日月圆。

裕陵龙始蛰,钟阜鹤随仙。

畜德何人绍,成书阖国传。

回头尽陈迹,麟石卧孤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王丞相荆公挽词二首(其二)

公在神明聚,公亡泰华倾。

文章千古重,富贵一毫轻。

若圣丘非敢,犹龙耳强名。

悲风白门路,啼血送铭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