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年宦牒托东侯,旌荡危心斛贮愁。
一命鸿毛徒许国,单身萤火若惊秋。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宋祁所作的《三年》。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宦游之苦和对国家忧虑的心情。
"三年宦牒托东侯,旌荡危心斛贮愁。"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漂泊他乡,寄居于东方某位官吏的门下,却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三年宦牒"指的是长期的宦游生活,而"托东侯"则是诗人不得已而依附于一位东方的显贵之意。"旌荡"有旗帜飘扬之象,可能暗喻着官职的往来变迁和政治上的不稳定,进而引发了诗人的"危心斛贮愁",即内心深处的忧虑和不安。
"一命鸿毛徒许国,单身萤火若惊秋。"
这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孤独无依、渺小如尘的感慨,以及面对天气转凉、季节更迭时所产生的愁思。"一命鸿毛"形容生命脆弱,如同鸿毛般轻飘,"徒许国"则是说尽管有国家的许诺或承诺,但对于个体来说,这些都是虚无缥缈的。"单身萤火若惊秋"则通过萤火的微光和秋夜的寂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孤独、凄清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宦游生活中的孤独感受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
不详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共到东园把酒卮,邀欢只畏酒行迟。
尚书有对何能顾,况是尚书无对期。
雨脚衔山夕照和,簟间凉气晚来多。
濛濛未拟昏城树,飒飒先能闹沼荷。
踏溪分藕养新荷,钿盖斜临瑟瑟波。
自是天姿不污著,水深泥浊奈君何。
轻烟变渚色,寒浪啮堤痕。
鸟去枝犹动,沙颓水暂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