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元达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读尽了诗书,你毫无腐儒的酸气;投笔从戎,跃马在西北边关。
边塞的气候恶劣,寒风凛冽,你回来时,满面皱纹,须眉已斑。
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见,你慷慨激昂,纵横议论,得到了皇上的激赏。
可惜诽谤你的人太多,难以置辩,有功难封,你流落到江南,来赏玩这里的青山。
长江滚滚东去,下有蛟龙发怒,掀起波浪;你这次乘着扁舟离去,何时才能回还?
日后我们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见,那时你必然还是牢守节操,家中只有破屋数间。

注释

酸:寒酸、迂腐。
金城关:金城,地名,在今甘肃兰州西北,是宋与西夏交界处重要关口。
塞垣:关塞。
这里指西北边防地带。
风气:气候。
须眉:胡子和眉毛。
先皇:指宋神宗。
延和殿:宋代宫殿名。
议论: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
天开颜:意思是让天子龙颜大开。
谤书,诽谤他人的奏章。
大梁:即汴京,今开封。
玉川破屋应数间:唐卢仝,号玉川子。
家中贫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逸所作的《送董元达》,以送别友人董元达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豪放不羁性格的赞赏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祝愿。首句“读书不作儒生酸”赞扬董元达不拘泥于传统儒生的酸腐气,显示出其独特的个性。接着描述他跃马西行的豪迈场景,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归来后的沧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描绘了董元达在朝廷上论政的风采,显示出他的才能和胆识。然而面对诽谤,“谤书盈箧不复辩”,他选择脱身归隐,享受江南山水的宁静。“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以江水比喻董元达的壮志豪情,暗示他的离去并非永别,而是期待着未来的重逢。

最后两句“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表达了诗人对相聚的期待,想象董元达回到故乡后的生活,虽然简朴,但友情深厚。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钦佩和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情感的送别佳作。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七娘子

风剪冰花飞零乱。映梅梢、素影摇清浅。

绣幄寒轻,兰薰烟暖。艳歌催得金荷卷。

游梁已觉相如倦。忆去年、舟渡淮南岸。

别后销魂,冷猿寒雁。角声只送黄昏怨。

形式: 词牌: 七娘子

卜算子

烟雨幂横塘,绀色涵清浅。谁把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江半。

隐几岸乌巾,细葛含风软。不见柴桑避俗翁,心共孤云远。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千秋岁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形式: 词牌: 千秋岁

玉楼春(其三)

个中怀抱谁排遣。恻恻轻寒风剪剪。

细思梅蕊晚香浓,争似柳梢春色浅。

娇叱道字歌声软。醉后微涡回笑靥。

更无卓氏白头吟,只有卢郎年少恨。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