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何皎皎

烛烛明月光,照我西南隅。

白露变严霜,岁序忽以除。

揽衣起踯躅,所思万里馀。

梦见匪无欢,觉后空踌蹰。

离忧勿复道,涕下沾裳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明月何皎皎》是明代诗人郑学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融合,展现了主人公在夜晚面对明亮月光时的思绪与情感波动。

首句“烛烛明月光,照我西南隅”以明亮的月光作为背景,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略显孤寂的夜晚场景中。月光洒在西南的一角,营造出一种既温暖又略带凉意的氛围。

接着,“白露变严霜,岁序忽以除”两句,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时间的流逝联系起来,暗示着岁月不居,时光匆匆。白露转为严霜,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同时也暗喻着人生的变迁和岁月的无情。

“揽衣起踯躅,所思万里馀”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他披上衣物,起身徘徊,心中满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这不仅是对某个人的思念,也可能是对某种理想、某种追求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梦见匪无欢,觉后空踌蹰”描述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梦中的欢愉与醒来后的空虚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感,以及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

最后,“离忧勿复道,涕下沾裳裾”一句,诗人选择将离别的忧伤深藏心底,不再言说,泪水却悄然滑落,浸湿了衣襟。这一细节深刻地揭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与深沉,以及面对离别时的无奈与哀愁。

整体而言,《明月何皎皎》通过月光、季节变化、梦境与现实的交织,以及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情感的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615)

郑学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隆庆元年举人。任武缘知县。有《句漏集》

  • 字:承孟
  • 籍贯:广东顺德

相关古诗词

怨诗行

明月照高楼,流光满几席。

上有愁思人,当窗三叹息。

叹息知为谁,无乃荡子妻。

日月递弦望,荡子胡不归。

上山采蕨薇,下山恒苦饥。

中心独徊徨,离忧当告谁。

胶漆有时解,琴瑟有时垂。

顾为身上衵,展转在君怀。

勿以寒暑易,而忌敝絮襟。

勿以贵贱故,而忘昔日心。

形式: 古风

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南斗北斗不相见。

谁家女儿季且都,珊瑚木难间明珠。

独处盘桓傍绣闱,良人安在玉门西。

千金不博盛年好,盛年忽为相思老。

昨夜风吹豆蔻花,春光使我长咨嗟。

形式: 古风

独漉篇

独漉独漉,水深泥浊。泥浊可撬,水深难溯。

萑苇之藋,不可以杭。芙蓉之秀,不可以裳。

孤蓬离根,随风飘举。我心悠悠,念子无所。

岩居野处,独行何施。夜衣锦绣,谁则知之。

张宁设罿,彼兽何辜。死为烈士,生为懦夫。

有虎唬哮,伏于山阿。袒裼以搏,其如虎何。

形式: 古风

悲歌

肉食不如稻粱,衣锦不如故乡。

道远思归,壹郁徬徨。欲济河无梁,欲行车无脂。

北首太行山,员辐将安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