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乙观贾生房

昔余栖遁日,之子烟霞邻。

共携松叶酒,俱篸竹皮巾。

攀林遍岩洞,采药无冬春。

谬以道门子,徵为骖御臣。

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

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

泣对双泉水,还山无主人。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从前我在隐居的日子,你是我那烟霞之境的邻居。
一起手持松叶酒,头戴竹皮巾,共享山林生活。
我们攀爬树林,游遍岩洞,无论冬夏都在采集药材。
我被误认为是道家弟子,被征召成为朝廷官员。
常常担心炼丹的仙液完成,我将先你一步成为紫阳(仙人)的客人。
世事无常,万般道路皆已走到尽头,哀伤的心情百感交集。
我的行为高洁不入流俗,才华反而是我真实的负担。
面对着双泉之水,回到山中却已没有主人在那里等待。

注释

昔余:从前的我。
栖遁日:隐居的日子。
之子:指对方。
烟霞邻:生活在烟霞缭绕的仙境般的邻居。
共携:一起携带。
松叶酒:用松叶酿制的酒。
竹皮巾:用竹皮编织的头巾。
攀林:攀登树林。
岩洞:岩石洞穴。
采药:采集草药。
无冬春:不分冬夏。
谬以:错误地认为。
道门子:道家弟子。
骖御臣:指朝廷官员。
丹液:道教中指长生不老的仙丹。
紫阳宾:道教术语,指成仙的人。
夭促:寿命短暂。
万涂尽:所有道路都走到了尽头。
哀伤百虑新:新的悲伤和忧虑不断涌现。
迹峻:行为高洁。
不容俗:不被世俗接受。
才多反累真:才华多反而成为真实自我的负担。
泣对:含泪面对。
双泉水:两眼泉水。
还山:回到山中。
无主人:没有主人在那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景象。诗人通过昔日栖遁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自然之美的享受。"之子烟霞邻"一句,生动地描绘出隐士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关系,仿佛山林之中也有知音者相伴。"共携松叶酒,俱篸竹皮巾"则展示了隐士与自然物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攀林遍岩洞,采药无冬春"一句,不仅描绘出隐士寻觅草药的场景,也表达了一种超越季节变化、与自然规律同步的人生态度。"谬以道门子,徵为骖御臣"可能是在表达隐士虽然被误认为是道门弟子,但实际上他更像是被征召去做皇家的车夫,这里有对现实社会身份认同的反思。

"常恐丹液就,先我紫阳宾"一句,则透露出隐士对于生命短暂和死亡的忧虑,以及希望在逝去之前能够达到某种精神层面的超脱。"夭促万涂尽,哀伤百虑新"表达了对世间纷争、人生苦短的悲哀,以及内心的沉重思虑。

"迹峻不容俗,才多反累真"则是隐士对于自己才能的反思和自我定位,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如果用于世俗之事,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多的烦恼。最后两句"泣对双泉水,還山无主人"表达了隐士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悲从中来,以及最终决定归隐山林,因为他意识到这片山林不再有主人的束缚,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隐士与自然的交融,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过李楫宅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问寇校书双溪

君家少室西,为复少室东。

别来几日今春风,新买双溪定何似。

馀生欲寄白云中。

形式: 古风

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