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黄鹤楼

岚气浮空,潮声带雨,名区自说江湘。

赤壁崟崎,洞庭浩渺,天边不断帆樯。楼阁俯斜阳。

正烟云万里,归鸟千行。

独鹤飞回,忽传玉笛韵悠扬。凄凉。鹦鹉堪伤。

对萋萋芳草,满目沧桑。

夜静月明,涛生天上,看来一片昏黄。伫立向茫茫。

有渔舟杳霭,芦荻青苍。

把酒中流,当年顾曲想周郎。

形式: 词牌: 望海潮 押[阳]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黄鹤楼周围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的沧桑感。开篇“岚气浮空,潮声带雨”,以轻盈的雾气和汹涌的潮水起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磅礴的氛围。接着,“名区自说江湘”点明地点,暗示黄鹤楼位于长江与湘江交汇之处,地理位置独特。

“赤壁崟崎,洞庭浩渺”两句,将视线转向远处,赤壁的峭壁与洞庭湖的广阔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辽阔。紧接着,“天边不断帆樯”描绘了无数船只在天际线穿行的景象,象征着繁忙的航运与人类活动的痕迹。

“楼阁俯斜阳”一句,将视角拉回黄鹤楼,夕阳下的楼阁显得格外庄重与辉煌。接下来,“正烟云万里,归鸟千行”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群鸟归巢的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宁静。

“独鹤飞回,忽传玉笛韵悠扬”则通过一只孤独的鹤与悠扬的笛声,增添了诗作的意境深度,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情感更为丰富。鹤的飞翔与笛声的飘渺,仿佛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

“凄凉。鹦鹉堪伤。对萋萋芳草,满目沧桑。”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既有对历史变迁的哀叹,也有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鹦鹉的哀鸣与萋萋的芳草,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思考的画面。

“夜静月明,涛生天上,看来一片昏黄。”夜晚的静谧与月光的照耀下,海浪似乎在天空中翻腾,呈现出一片昏黄的景象,这种景象既神秘又令人遐想。

最后,“伫立向茫茫。有渔舟杳霭,芦荻青苍。”诗人独自站立,凝视着远方,渔舟在雾气中若隐若现,芦苇在风中摇曳,这一幕既宁静又富有生机,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黄鹤楼周边自然景观的壮美与历史文化的深邃,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

鲍鼎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

桃靥红消,柳眉翠聚。当筵唱彻黄金缕。

含情无话倚东风,啼莺不管春风暮。

烟羃平芜,水添远浦。王孙玉勒嘶何处。

恼人双燕故飞飞,新愁又送花间雨。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满庭芳.广陵怀古

三月烟花,满城歌吹,繁华久说扬州。

锦帆天子,千古擅风流。

最爱游船清夜,江南好、柳缆龙舟。

消沉久、断碑残碣,何处觅丹丘。迷楼。

横暮雨,玉钩斜畔,碧水空愁。

只平山堂下,凭吊夷犹。

二十四桥仍在,汀州静、眠稳沙鸥。

经行处,斜阳芳草,数点广陵秋。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望泰山

几回驱马向长安,泰岳烟霞揽辔看。

云近天门常五色,峰回日观转千盘。

深林风雨留秦跸,古畤龙蛇肃汉官。

未得登临恣挥手,遥从岩畔礼仙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雨泊

犹是关河促远征,穷通无计问君平。

江豚吹浪风初起,石燕翻云雨未晴。

作客十年身似叶,怀人千里意如絣。

可怜勋业朝看镜,浪掷光阴已半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