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龙吟寺

晓色明征辔,疏钟忽断林。

谭经惊虎伏,说法引龙吟。

竹影残镫暗,苔痕落叶深。

客怀无处适,攲枕听霜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黎明的曙光照亮了出行的马匹,稀疏的钟声忽然在林中中断。
讲解佛经的声音让潜伏的老虎感到惊讶,讲经说法仿佛引来了龙的低吟。
竹影斑驳,灯光昏暗,落叶覆盖的苔藓显得更深沉。
游子的心情无所寄托,斜倚枕头,倾听寒霜中的捣衣声。

注释

晓色:黎明的光线。
明:明亮。
征辔:出行的马匹。
疏钟:稀疏的钟声。
断:中断。
谭经:讲解佛经。
惊:使...惊讶。
虎伏:潜伏的老虎。
说法:讲经说法。
龙吟:龙的低吟。
竹影:竹子的影子。
残镫:昏暗的灯光。
苔痕:苔藓的痕迹。
落叶:落叶。
深:深沉。
客怀:游子的心情。
无处适:无所寄托。
攲枕:斜倚枕头。
霜砧:寒霜中的捣衣声。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龙吟寺中夜宿的景象和心境。"晓色明征辔,疏钟忽断林"写出了清晨的光线透过树林,而远处传来了钟声,但随即消失在林中,这既描绘了环境之美,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谭经惊虎伏,说法引龙吟"则是说诗人正在诵读佛经,声音深远,以至于连隐居的猛兽也被惊起,而他的讲述之声又仿佛能够引得龙吟,这里龙吟寺的名称与此处的描写相呼应,显示了诗人对佛法的崇敬以及他所处环境的神圣。

"竹影残镫暗,苔痕落叶深"通过竹影和苔痕表现出自然之美,而"落叶深"则透露出季节的转换和时间的流逝,给人以静谧而沉思的感觉。

最后两句"客怀无处适,攲枕听霜砧"表达了诗人的游子情怀,无论走到哪里都难以安顿心神,只能枕着行囊聆听夜晚的霜雪声响,这里的"霜砧"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总体来说,此诗通过对龙吟寺自然环境和佛教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以及他那份超然物外的情怀。

收录诗词(7)

叶秀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醉落魄.自寿

胸襟洒落。光风霁月澄寥廓。生平素志惟丘壑。

随分田园,花木四时乐。儿孙不用千金橐。

吾家自有诗书粕。生朝有酒团栾酌。

因笑渠侬,痴骖画松鹤。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如归亭

拍天烟浪接沧溟,识尽归舟是此亭。

风递秋香来橘社,水资春味验茶经。

捲帘江树差差绿,入坐湖山隐隐青。

鲁望幽居在何处,白鸥无主满闲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入天章道中

帝俞荒址创毗耶,茂岭烟篁占一涯。

僧入定中观水月,客来空际辩天花。

宸章飞动凌奎彩,瀑溜清凉涨井华。

不省永和年景趣,饫闻虚座演三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游金庭观

迢递人间入路遥,忽窥仙阙绝尘嚣。

事寻奇异彼燕石,文载兴崇是晋朝。

攻艺高楼无笔砚,养鹅灵沼识刍荛。

英雄虽逐年华谢,万古真风冠碧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