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士行书张炳元传后

班超布衣一诸生,奇功三十六人成。

奇功绝域尚可立,胡乃义士歼名城。

谁与男子张应庚,宛转虎口蓐棘荆。

翻城反正再三试,云作死气鼓死声。

气经百折不少挫,事败狂寇魂犹惊。

是时大帅亦雄杰,艰难百战扬麾旌。

一念持重事机失,坐甲遂老十万兵。

西风秦淮草不青,汉月犹照将军营。

卅年高歌洗兵马,来吊国殇胸不平。

伊子悲歌向燕市,田生握手浊酒倾。

奇闻涕泪述同志,烈士骨相终徇名。

辱哉降官亦男子,朽骨遗臭迷纵横。

至今王夜蒋山上,义士精气为列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谭廷献的《义士行书张炳元传后》是一首叙事诗,以班超和张炳元两位历史人物为原型,赞扬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高尚节操。诗中通过描绘班超出身低微却建立奇功,以及张炳元在困境中坚守忠诚,反复抗争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班超布衣一诸生"开篇点出班超的平民身份和非凡成就,"奇功三十六人成"强调其功绩之大。接下来的诗句"胡乃义士歼名城",对比了班超在边疆建立的功勋与张炳元在国内坚守的义举,两者同样令人敬佩。

"谁与男子张应庚"引入张炳元的形象,"宛转虎口蓐棘荆"形容他在危险中的智勇,"翻城反正再三试"则描绘了他的多次抗争。"云作死气鼓死声"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战斗的惨烈。

"气经百折不少挫"赞美张炳元的坚韧,"事败狂寇魂犹惊"则写出他的影响力。"大帅雄杰"与"持重事机失"形成对比,暗示了决策失误导致的后果。

最后,诗人感慨"西风秦淮草不青",表达对英雄的怀念,"汉月犹照将军营"象征他们的精神永存。"伊子悲歌向燕市"引用典故,"烈士骨相终徇名"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辱哉降官"批评那些投降者的无耻,"朽骨遗臭"进一步贬斥他们。而"义士精气为列星"则以星辰比喻他们的英灵,永远照耀在蒋山之上。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生动,通过对两位义士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贞与英勇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19)

谭廷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湛侯至自黔遂有晋游

梦阻高张路,俄惊客在门。

间关辞黑水,垒块借青尊。

自尔怜同调,终焉念旧恩。

已违池上酌,相送又江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孝肃祠堂

祠门云气接华光,待雨先秋试早凉。

水鸟飞来蒲苇碧,青山影里芰荷香。

好从尊酒频中圣,见说清时有谏章。

芳草远寻歌楚怨,人间何地不三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澄心堂歌

青华镂笔红丝砚,澄心堂纸白于练。

宫中保仪女掌书,江山如笑排鸾燕。

姊妹承恩侍李皇,提鞋刬袜事荒唐。

通天一帖题昭后,初月双趺创窅娘。

烧槽琵琶暖玉柱,君王小令歌行路。

别翻曲子念家山,弹绝冰弦愁日暮。

瓦官阁下黄花波,啼鸟声声帝奈何。

最笑仓皇辞庙日,听来犹有教坊歌。

君不见官家恨不作词史,金粉南朝悉如此。

形式: 古风

车中读元曲漫题

十二珠帘不上钩,红牙短拍试新喉。

文章曲似琴心转,宫谱传将笛眼偷。

秋雨梧桐谈院本,春风杨柳唱《伊州》。

词场从此多研调,毕竟元人胜一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