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梓山寺联句

石路硗硗马足劳,偶来山寺访方袍。

会教玉带换一语,不独金山有二豪。

疏竹半窗移日影,长松万壑响秋涛。

固知方外有馀地,野鹤一声鸣九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梓山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石路硗硗马足劳”以崎岖的山路和劳顿的马蹄声开篇,营造出一种旅途的艰辛与探索的氛围。接着,“偶来山寺访方袍”则点明了目的地是寺庙,以及探访的对象是僧侣,暗示了一种寻求精神慰藉的旅程。

“会教玉带换一语”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珍贵的玉带比作深奥的话语,表达了诗人对与僧侣交流的期待与珍视。而“不独金山有二豪”则可能暗指在探访过程中,不仅金山有杰出的僧侣,梓山寺同样不乏高人,强调了不同地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

接下来的“疏竹半窗移日影,长松万壑响秋涛”,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疏落的竹影映照在窗户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长松在山谷间回荡着秋日的涛声,这些景象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固知方外有馀地,野鹤一声鸣九皋”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方外,即超越世俗之外,这里指的是寺庙或修行之地。诗人认为,在这些远离尘嚣的地方,有着更多心灵的栖息之所。野鹤的一声鸣叫,仿佛是天地间最纯净的声音,象征着自由与超脱,呼应了前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292)

夏良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安福寺联句

古木修篁寺寺幽,遣怀随处暂停驺。

欲留残照五里落,偶有好风双鬓飕。

林下风流非学晋,胸中经纬在匡周。

从今先后为忧乐,多少閒思强上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二泉先生游麻姑诗三首(其一)

秋风吹起逸人心,按志仙踪次第寻。

溪泛桃红春不断,洞迷烟绿路方深。

鹤旋吼树声相入,鹿转晴崖影半阴。

最爱黄花供地主,破觥添得几巡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二泉先生游麻姑诗三首(其二)

平田处处是桑麻,燥土曾经炼彩霞。

白石煮来应有术,碧莲开遍未多誇。

清饶掬雪三生梦,閒倚撩云半日涯。

前路险夷浑不碍,秪须驰使访灵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和二泉先生游麻姑诗三首(其三)

马足轻轻绊暮烟,山隈便坐自怡然。

忘归借使解回日,见道何妨不在川。

入画王维真有数,留诗玉井更无前。

荒坛古木如知觉,肯向麻姑学永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