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米行

海边有草名海米,大非蓬蒿小非荠。

妇女携篮昼作群,采掇仍于海中洗。

归来涤釜烧松枝,煮米为饭充朝饥。

莫辞苦涩不下咽,性命聊假须臾时。

皇天不仁我当死,况乃催科急如矢。

来牟拟作日月期,欲保馀生更徯尔。

呜呼弃止不复陈,椎牛酣酒何为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边妇女采集海米的生活场景,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诗中的“海米”并非普通的植物,而是海边特有的食物资源,反映了劳动人民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利用。

首句“海边有草名海米”,简洁地点明了主题,将读者引入到海边的特定场景中。接着,“大非蓬蒿小非荠”通过对比,强调了海米的独特性,既不同于常见的蓬蒿,也不同于荠菜,暗示其在海边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妇女携篮昼作群,采掇仍于海中洗。”生动地展现了妇女们在白天集体劳作的情景,她们不仅采集海米,还要将其清洗干净,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与细致。通过“昼作群”和“海中洗”两个细节,诗人巧妙地勾勒出一幅海边生活的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归来涤釜烧松枝,煮米为饭充朝饥。”描述了妇女们回家后,用松枝烧火煮饭的情景。这一过程虽简单,却饱含着生活的智慧与勤劳。通过“充朝饥”一词,突出了食物对于维持生命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劳动人民生活的朴素与坚韧。

“莫辞苦涩不下咽,性命聊假须臾时。”表达了即使食物再苦涩,也要坚持食用以维持生命的无奈与坚韧。这种对生活的执着与坚持,是劳动人民面对困难时的真实写照。

“皇天不仁我当死,况乃催科急如矢。”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官府催租催税的严苛,使得他们时刻处于生死边缘。这种社会现实的揭露,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关注与同情。

“来牟拟作日月期,欲保馀生更徯尔。”表达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尽管生活艰难,但仍对未来抱有憧憬,希望能够安稳度过余生。这种对未来的向往,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与追求。

最后,“呜呼弃止不复陈,椎牛酣酒何为人。”通过反问,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与人性冷漠的批判,呼吁人们关注底层人民的疾苦,反思社会的公正与人性的温暖。

整首诗通过对海边妇女采集海米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劳与坚韧,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与对未来的渴望。诗中蕴含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批判,使这首《海米行》成为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

收录诗词(408)

方孝孺(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希古,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字:希直
  • 号:逊志
  • 籍贯:宁海
  • 生卒年:1357—1402年7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游峨嵋

楚客求丹梯,溯流三峡踰五溪。

浙僧访佛祖,一锡凌空向西土。

江左儒生寻谪仙,相逢共上峨嵋巅。

峨嵋山高气磅礴,万朵莲开青插天。

天高地远望无极,海东日出扶桑赤。

气冲衲衣举,光摇角巾明。

眼底汪洋巨鳌动,耳边髣髴天鸡鸣。

龙宫对月窟,曾闻谪仙游。

霞光凝不散,履迹今尚留。

千崖崩摧势欲堕,羽流缁侣参差坐。

七宝岩留供佛灯,万松灶起烧火风,霆荡潏云树模糊。

虎豹接迹,猿猱斗呼。

星汉当头手可摘,灵芝甘露无时无。

云漏日兮光一线,金莲白象兮纷纷而来见。

万籁动兮天乐和,仙之人兮夜经过。

忽神惊而目眩,岂事幻而说颇。

睹谪仙而无有,杳凤管与鸾车。

尘心未断怀乡土,青鞋复踏来时路。

行行回首语青山,石室无锁门无关,重来有日当跻攀。

肯效趑趄嗫嚅徼名势,坐令尘土凋朱颜。

形式: 古风

题万间室

少陵老翁饿濒死,意欲大庇天下人。

一椽茆屋不足蔽风雨,安得万间之厦盖覆四海赤子同欣欣。

言狂意广不量力,至今世俗闻者交笑嗔。

侯城小儒愚独甚,不敢嗔笑谓公之意厚且真。

古来致乱皆有因,大臣固位谨持禄,其计止为安一身。

高车大纛耀侈富,子女玉帛骄里邻。

安危得失百不知,更僣膏腴便利田宅遗子孙。

生灵穷苦堕沟渎,寒士困悴无衣绅。

彼也珍羞绮席,歌舞燕乐穷朝昏。

老翁哀痛实为此,熟视鄙夫憸子辟之犬鼠加冠巾。

曰我得志有不为,嫉邪愤世欲救其弊忘贱贫。

至今巳阅八百岁,知翁之意世独少,蹈翁所恶常纷纷。

侯城子,为是惧,人受天地中,何以不与禽兽草木为等伦。

一心运万化,五性涵义仁。

下?后土所不能,上赞皇天之阙燮,调寒暑,抚五辰。

大禹疏百川,伊周综理礼乐政教与世为陶钧。

孔子孟轲不得位,著书明道亦与治水拯世之功均。

吾为孔子徒,忍汩流俗同沉沦。

故题一室曰万间,坐觉宇宙亭毒气势皆前陈。

身贱不敢论政教,誓将修复孔业为世开昏嚚。

室中左右列古书,亦有诸史所笔志义之士忠良臣。

关有子厚,洛有伯淳,群公近出皆凤麟。

美哉子厚,西铭之说何谆谆。

吾恐当时亦感悲叹意,故立此论可与日月同光新。

为君不知此,无以建皇极,为臣不知此,无以康兆民。

愿写此书千万卷,洗濯鄙胸与私智,使知林林之众,皆吾共出而同娠。

视之不至越与秦,尽变呻吟愁叹之俗,若去寒冱逢阳春。

小儒不惜独困处此室,作为雅颂歌圣神,再见中国大治同周殷。

形式: 古风

沧州趣为台城赵生孝礼题

少年负奇志,味道轻神仙。

缚虎千仞崖,斩蛟万里川。

东指扶桑西月窟,以手扪天问天阙。

醉中欲夺羲和鞭,驱策六龙下溟渤。

岁华忽复晚,奇功竟无成。

耻作楚狂人,甘为鲁诸生。

俯首蓬屋中,被褐勘六经。

忧多发白早,触事万感盈。

拟从安期辈,采药游蓬瀛。

蓬瀛群仙别来久,闻知掉头还拍手。

世上忧劳早巳知,身后功名复何有。

弃我如敝屣,不肯相攀援。

登高发长啸,目送白鹤归三山。

我友王子乔,示予海峤图。

孤峰拔出数千尺,丹光云彩交模糊。

下临无地,上极无天。

沤波浩荡望不极,恍若巨鳌掀舞势与元气同回旋。

金银宫阙隐倒景,翠绡绛节在眼前。

对此惬心赏,便欲乘风与俱往。

恨乏同心人,临?独惆怅。赵生天资妙,访我东海头。

清谈雄辨有仙趣,坐觉毛骨寒飕飕。

生方读书取青紫,我巳屏迹栖林丘。

他年谢事倘相会,与尔共作蓬瀛游。

形式: 古风

许氏龟岩行

宁海许子名续字士成,年踰三十事母以孝称。

士成六岁失严父,母氏褓抱避乱慈溪城。

于时鲸鲵奋掷东海沸,红尘满天波血腥。

流离异乡几寒暑,慈母守义志节如霜明,盗平归来闾里惊。

母能爱子复善教,纺绩衣食使入庠序拜揖从先生。

所学在大伦,耻以文艺鸣。

家居近市母不乐,又为迎至龟岩之下养且耕。

儿壮母发白,诸孙长大能扶王母行。

士成岁时奉觞为母寿,蹁跹拜舞同孩婴。

食有黍稻殽有牲,母氏感旧涕泣难为情。

士成念母守节苦,身贱莫达天子廷。

每为乡闾道母事,辞旨悽咽弗忍听。

县令不之察,郡守不为闻,朝家有命谁能旌,悲哉士成之恨何由平。

嗟嗟今之人,岂无高车大马垂华缨。

推恩及父母,丘垄沾光荣。

立身奉法不能谨,虽有恩宠无由承。

身死污辱增,宗族愧丑父,不愿以为子弟,不硕以为兄。

孰若士成隐居不仕,行修于家驰令名。

龟岩土,厚且沃,龟岩水,甘且清。

龟岩之人谁与许子京,许子之贤母所令。

乡人祝许氏,母子年百龄。

母为人妇法,子为事亲之准绳。

嘉尔母子孝且贞,龟岩之高与天俱不倾。

乐哉士成配岩永久流芳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