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古琴的描绘,展现了琴与音乐的深邃意境。开篇“古琴宛转作龙形”,以龙形喻琴,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古琴的形态之美,也暗示了琴声的灵动与高远。接着,“丝白桐坚各有名”点出了琴弦与琴体的重要性,白丝与坚硬的桐木,是制作古琴不可或缺的材料,各自承载着独特的音色与质感。
“桐出峄山孤干植,丝从天汉七襄成”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古琴材质的赞美。峄山之桐,天汉之丝,自然界的精华汇聚于一器,赋予了古琴超凡脱俗的品质。接下来,“何言异质元同调,不是知音岂发声”则表达了音乐的共通性与知音的重要性。即使琴与弦在材质上存在差异,但只要懂得欣赏,就能感受到它们共同发出的和谐之声。这不仅是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与自然、心灵相通的哲学思考。
最后,“水绿山空清夜里,如闻别鹤两方情”将画面推向静谧而深远的夜晚,水绿山空的背景中,仿佛能听到远方传来的别鹤之鸣,寓意着音乐如同自然界的和谐之声,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古琴与音乐的魅力,以及知音之难得与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