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湖上闻歌

旧恨消香,新愁倦酒,寂寞又惊春晚。

小立斜阳,何处暗飞银管。

有几许、离绪吟秋,怎知我、天涯肠断。

莫随风、吹入西泠,为渠唤起故宫怨。

霓裳遗曲曾谱,怅望青鸾已杳,彩云消散。

剩粉零红,忍向尊前重见。

消几度、月淡窗寒,更那堪、梦回人远。

指青袍、今夜愁痕,倩谁江上浣。

形式: 词牌: 绮罗香

翻译

过去的遗憾已随香气消散,新的忧虑使饮酒都感到疲倦,孤独中又惊觉春天即将过去。
在夕阳下独自站立,不知何处传来幽幽的笛声。
有多少离别的思绪在秋天吟唱,谁能理解我在遥远的地方心如刀割。
不要让这愁绪随风飘向西湖,勾起故皇宫殿的哀怨。
霓裳羽衣曲已经谱写,遥望青鸾已消失,彩云也已消散。
剩下的残花败叶,怎忍心在酒杯前再次见到。
经历了多少次月色清淡、窗棂寒冷的夜晚,更何况梦醒时分人已远去。
今晚的愁绪染满了青衫,谁能帮我到江边洗净这份忧伤?

注释

消香:指过去的遗憾或愁绪如同香气般消散。
倦酒:因愁苦而对酒失去兴趣。
春晚:晚春时节。
银管:指笛子,古代银制乐器。
离绪:离别之情。
故宫怨:对故国宫殿的怀念和哀怨。
霓裳遗曲:失传的宫廷乐曲。
青鸾:古代神话中的神鸟,此处象征远方的人。
彩云消散:比喻美好的事物不再。
剩粉零红:残花败叶。
月淡窗寒:形容清冷的夜晚。
梦回人远:梦醒时分发现人已远离。
愁痕:愁苦的痕迹。
倩谁:请求谁来做。
江上浣:在江边清洗衣物,这里借指洗涤愁绪。

鉴赏

此诗首先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情怀,"旧恨消香,新愁倦酒"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之事的回忆与新的烦恼。"寂寞又惊春晚"则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接下来的"小立斜阳,何处暗飞银管"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人在夕阳西下之际,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但却看不见发声的地方。这种氛围增加了整首诗的淡远和空灵感。

"有几许、离绪吟秋,怎知我、天涯肠断"表达了对逝去之事的怀念与哀伤,诗人似乎在问自己,那些离别的情愫如何能够完全释然,以及自己的心情如何能不至于痛彻。

接着,"莫随风、吹入西泠,为渠唤起故宫怨"告诫着不要让这些旧恨随着风被吹散,以免再次唤起对过往的怨恨。这里的"故宫"可能象征着一段逝去的历史和记忆。

"霓裳遗曲曾谱,怅望青鸾已杳,彩云消散。剩粉零红,忍向尊前重见"则是对美好但不再存在之事物的追念。诗人提及了某个遗留的乐曲和对远去仙鹤的眷恋,同时也感慨于那些如彩云般易逝的事物,以及剩下的只是些许的粉红色调,需要鼓起勇气在尊贵之人的面前再次现身。

"消几度、月淡窗寒,更那堪、梦回人远"则是对时间流逝和夜晚清冷的描写,同时也是对自己是否能承受梦境中人与己渐行渐远的质问。

最后,"指青袍、今夜愁痕,倩谁江上浣"展现了诗人在月光下穿着青色衣裳,对着水面沉思,愁绪深重,似乎在寻找心中的所爱或是所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营造出一种淡远、哀伤而又美好的意境。

收录诗词(33)

过春山(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柳枝辞十二首(其四)

夹岸朱栏柳映楼,绿波平幔带花流。

歌声不出长条密,忽地风回见綵舟。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辞十二首(其五)

老大逢春总恨春,绿杨阴里最愁人。

旧游一别无因见,嫩叶如眉处处新。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辞十二首(其六)

濛濛堤畔柳含烟,疑是阳和二月天。

醉里不知时节改,漫随儿女打鞦韆。

形式: 词牌: 杨柳枝

柳枝辞十二首(其七)

水阁春来乍减寒,晓妆初罢倚栏干。

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

形式: 词牌: 杨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