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咏史(其四十五)弄珠滩

江沙一日蚌胎虚,游女争誇掌上珠。

美化不将风俗禁,他年恐作媚川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襄阳地区的一段历史故事,通过弄珠滩这一地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与女性地位的变迁。

首句“江沙一日蚌胎虚”,以蚌胎虚喻指短暂而空洞的美好,象征着时光易逝,美好事物难以持久。接着,“游女争誇掌上珠”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游荡在水边的女子们争相炫耀她们手中的珍珠,这不仅展现了女性对美的追求,也暗示了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对个人魅力的重视。

“美化不将风俗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的思考。他认为,美好的事物不应被道德或传统所束缚,应该让它们自由地发展,反映出诗人对于个性解放和创新精神的推崇。

最后,“他年恐作媚川都”则预示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美的追求和个性的展现可能会成为主流,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风貌。这句话既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预见,也是对社会进步的一种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弄珠滩这一特定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人物活动和社会变迁的元素,展现了金末元初时期襄阳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与理解。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襄阳咏史(其四十六)金沙泉

何处山泉味最佳,从来独说有金沙。

楚人遍地宜城酒,莫著淄渑诳易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襄阳咏史(其四十七)涌月亭

徘徊亭上晚相宜,月与高人本有期。

不比寻常三五夜,十分圆后是来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集古.南游

一片归心白羽轻,一场春梦不分明。

东风二月淮阴郡,总是关山离别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集古.自遣

南路蹉跎客未回,山桃野杏两三栽。

逢春渐觉飘蓬苦,更向花前把一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