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吕秘校(其七)

方今天子急贤时,不信王通愿已违。

梅福九江虽好遁,陶公八翮亦难飞。

世排韩愈为文僻,客顾扬生载酒稀。

多谢好诗来赠我,晓斋歌诵暮而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世用人政策的感慨与无奈。首联“方今天子急贤时,不信王通愿已违”点明了时代背景,即朝廷急于求贤若渴,但诗人自己的愿望却未能实现,暗含了对自身才能未被赏识的遗憾。

颔联“梅福九江虽好遁,陶公八翮亦难飞”运用典故,以历史人物梅福和陶渊明为例,梅福曾隐居九江,陶渊明则以鸟羽象征自由,两人都渴望逃避世俗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但现实的限制让他们难以如愿。这里借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颈联“世排韩愈为文僻,客顾扬生载酒稀”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环境的局限性。韩愈因其文风独特而受到排斥,反映了当时文坛的保守与偏见;而“客顾扬生载酒稀”则暗示了朋友间的交往日渐稀少,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让人心生寒意。

尾联“多谢好诗来赠我,晓斋歌诵暮而归”则是诗人情感的转折,虽然面对诸多不公与困境,但仍然感激友人的诗歌赠予,从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在清晨的书房里吟诵诗歌,直到傍晚才离去,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引用和象征手法,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现象,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追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738)

徐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字:仲车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
  • 生卒年:1028—1103

相关古诗词

和吕秘校(其八)

汾上儒生又续诗,阳春巴调本相违。

聊因扣角摅深愤,安得摩天逞快飞。

陶氏弄琴乖俗甚,井丹持刺出门稀。

有时入市谋甘脆,怀橘携壶即便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吕秘校(其九)

太平儒者好吟诗,鼓腹而歌事岂违。

顾我才华常患少,喜君辞翰动而飞。

不忧陋巷箪瓢罄,惟恐兰亭唱和稀。

更约山翁同一醉,梅花将谢燕将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吕秘校(其十)

吾道穷通自有时,功名岂便与心违。

摩天未逐溟鹏奋,敛翅尚如篱鶠飞。

鸣凤卜迟君莫笑,玉山醉倒事何稀。

梅花将谢剩沽酒,待向花前倒载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赠蔡子骧二子

凤子能双举,新从日下回。

日边是云雾,却带越书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