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题上封

天柱唯连紫盖峰,路危不与众峰通。

瓢沽狭径疑相值,芋火何人想此风。

借榻醉魂窥冻蚁,凭栏诗眼送飞鸿。

空嗟千偈出山去,半摺遗编看未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上封山的独到感受与深沉思考。首联“天柱唯连紫盖峰,路危不与众峰通”以夸张的手法,将上封山比作天柱,与紫盖峰相连,山路险峻,与寻常山峰不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瓢沽狭径疑相值,芋火何人想此风”两句,通过想象在狭窄山径中偶遇瓢饮,以及在寒冷中以芋火取暖的情景,展现了山中生活的独特与艰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与理解。

“借榻醉魂窥冻蚁,凭栏诗眼送飞鸿”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借榻而眠,醉后仿佛能窥见寒夜中的蚂蚁活动,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而“诗眼送飞鸿”,则是诗人以诗人的视角,凝视着天空中的飞鸿,寓意深远,既有对远方的向往,也有对自由的渴望。

尾联“空嗟千偈出山去,半摺遗编看未终”表达了诗人对高僧或智者的敬仰与怀念。千偈,即千言万语,象征着高僧的智慧与教诲;“出山去”则暗示了高僧的离去或隐退,留下的是未尽的智慧与教诲。诗人对此深感遗憾,表达了对知识传承与精神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智慧与精神追求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邵陵道中书怀

邵陵山水丽风光,游遍归来夜话长。

秋翠等闲开雉堞,惊湍哀怨韵笙簧。

随鞍此景凭诗写,他日尘纷一笑忘。

上阁与谁同小立,坠金拄笏说三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雨中书怀

剩雨残晴暴所长,客窗花气噀馀香。

每怀追逐云泉惯,无计遮拦岁月忙。

谁谓伐冰连戚里,年来尽室泛沅湘。

诏书行看椎门至,已觉眉间一点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次韵题化鹤轩

当年举网得双舄,想见胎仙风度幽。

朱顶顾吾今未识,长身意子是其流。

山家趣味无人共,王事经过作意游。

千里帝城何日去,不妨佳处且迟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题澹山岩

华屋张灯展画屏,当年纤手指岩扃。

宦游那料重湖隔,醉里空惊叠嶂青。

绣口词章人复见,笔华声价梦通灵。

诗成独立西风晚,满眼归心插羽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