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青县

怀归频卜夜,经地每询名。

风俗见同异,声闻别性情。

川通诸郡接,河尽急流平。

数折岸张曲,深秋暮气清。

微风生远树,高月峙孤城。

送米悲穷邑,听更愧旅茕。

昨宵未敢醉,危坐敬王程。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青县停泊时的所思所感,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旅途的感慨。

首联“怀归频卜夜,经地每询名”,表达了诗人夜不能寐,频繁地计算着回家的日子,每次经过一个地方都会询问其名称,流露出强烈的思乡之情。

颔联“风俗见同异,声闻别性情”,通过对比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和声音,反映出各地文化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或许是对远方的陌生感,或许是因接触新事物而引发的思考。

颈联“川通诸郡接,河尽急流平”,描绘了河流穿越多个郡县的景象,河水在尽头变得平静,象征着旅途的终点或是内心的平静。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无论路途多么曲折,最终总会到达目的地。

尾联“数折岸张曲,深秋暮气清”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曲折的岸边在深秋的傍晚显得格外清新,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宁静的写照。

“微风生远树,高月峙孤城”,微风吹过远处的树木,高悬的明月映照着孤独的城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反映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送米悲穷邑,听更愧旅茕”,诗人看到有人在送米给贫困的城镇,心中感到悲伤;听到更鼓的声音,又为自己作为旅人的孤单而感到惭愧,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自己身份的反思。

“昨宵未敢醉,危坐敬王程”,昨晚没有敢沉醉于酒中,而是正襟危坐,恭敬地遵守着王程(即官府规定的行程),展现了诗人对职责的尊重和对规矩的遵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有对旅途的感慨,还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明代文人旅行诗作中的佳品。

收录诗词(2)

刘子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顺治六年(1649)一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著有《屺思堂文集》八卷,《屺思堂诗集》不分卷

  • 号:稚川
  • 籍贯:湖北黄冈
  • 生卒年:1609-1652

相关古诗词

兴济

邑赋才三里,邑居未百家。

走往问官吏,迎送礼何差。

今年河口决,县令沉水涯。

一尉久不补,广文署坐衙。

有民如鸟兽,何况少菽麻。

念此清盛时,地复近京华。

乃令不学人,等官如泥沙。

哀此妇子困,彼死将谁嗟。

中夕念东南,河患遍潦洼。

将毋同此邑,而又万里遐。

心魂伤谡谡,注目寒原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青县

曲岸少人烟,斜阳下远天。

千帆同挂月,小邑喜迎船。

风吼停桡夕,霜飞击柝边。

南来渐有客,乡语自相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青县

畿邦初占地,朝议又兴屯。

谁引河边骨,来依楼上魂。

畏兵穿小户,避赋去颓垣。

舅氏今垂老,荒尊到古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蜀还行送杨莪蒿入都

杨子长征入蜀时,疏林落叶相扶持。

杨柳楼头不忍望,归来未厌春风迟。

自古人歌蜀道难,壮士未老头胪寒。

夜火山黑虎睛烁,朝槎瀑跌蛟风攒。

纡曲秦蜀多古路,兴亡苍苍横薄暮。

霓云低哭玉环坟,霹雳不死青牛树。

五丁妄凿天钩连,粪金梦醒贪人悟。

汉川城中有拜台,定军山下生蒿莱。

逐鹿鼎分今已矣,钓鳌恢网胡为哉。

缚鸡小儿撑地轴,逝骓错莫拔山哀。

羽扇巾帼两不来,北风吹之成尘灰。

太白雪霰飞鸟绝,锦江花草垂苔莓。

山川不可极,去日将复回。孤马玄黄,夕阳淡颓。

生人到此,安能对之久徘徊。

自怜生理哀乐煎,与君且酌长鲸川。

燕市珠美如花,劝君珍坠珊瑚鞭。典貂裘,换麟脯。

五侯门峻登龙苦,君行何处友钟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