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明出东门将入圣泉戏呈住山蒙庵老人

觌面峰峦碧障天,东方精色破昏烟。

草头露下元无雨,衣角风生径欲仙。

行树排宵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

寸田暂喜捐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觌面峰峦碧障天,东方精色破昏烟”两句,以宏伟的视角展现了雄伟的山峰和天空之间的对话,东方的光芒穿透了蒙蒙细雨或薄雾,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早晨景象。这里,“觌面”强调了主体与自然景观直接的接触,而“精色破昏烟”则展现了诗人对日出时分光线变化的细腻捕捉。

接着,“草头露下元无雨,衣角风生径欲仙”两句,诗人通过对草尖上的露珠和衣角飘动的情景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境。这里的“元无雨”表明露水是自然生成,而非由雨水带来,这增加了画面的一丝神秘感。

“行树排宵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两句,则从视觉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林景观。诗人以“行树”、“排宵”来描写树木的生长状态,而“高展画”则是对这片景致的一种高度评价,认为其美如画卷。孤云与壑石之间的薄绵之感,更增添了一份淡远。

最后,“寸田暂喜捐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两句,诗人以“寸田”和“暂喜”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与自然亲近来摆脱尘世烦恼。这里的“捐尘虑”指的是抛弃世俗之思,而“不着蒙庵一缕禅”则是对这种超然物外状态的一种寄托,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精细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位隐居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瓜步阻风作(其一)

西风趣秋去,何日放船回。

不见澄江练,唯闻捲地雷。

宦游双鬓改,飘泊寸心灰。

落日乾坤里,微吟酒一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瓜步阻风作(其二)

牢落穷途暮,扁舟水四涯。

十年长作客,万里得还家。

云散山排仗,潮生浪趁衙。

殷勤谢风马,为挂一帆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用陆元觐韵

自笑愚翁老一溪,鬓丝庭草共萋萋。

愁边日永人思睡,花上春浓莺乱啼。

十事未陈身已远,三钟无补首空低。

年来灰冷人间念,惟有葵心日日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申伯坐上屡成佳语句独未见和德久贻信中之作次韵

得句情怀胜好官,敢穷笔力谩追攀。

清新气味经三沐,煅炼工夫到九还。

自是吟边有丘壑,不因行处在江山。

凭君倚马移东道,为促金钗理鬓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