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隔水何人歌竹枝,动人情思极幽微。
夜深转入单于调,月朗风高听者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夜中传来的竹枝词画面,诗人通过隔水传来的歌声,捕捉到了一种深深打动人心的情感。歌声在深夜里转变成单于调,显得更加凄清而遥远。明亮的月光和凉爽的夜风使得这歌声更加清晰,然而能静心聆听的人却寥寥无几。诗人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了一种空灵而寂寥的意境,展现出听者对这种深情幽微之美的独特感受。智愚和尚的这首诗,借竹枝词传达了深远的情感世界,寓含禅意,耐人寻味。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百年犹恐没人知,名字仍将左胁题。
入水入泥难放牧,仰山只得半边骑。
三文买个捞波子,摝蚬捞虾得几年。
逆顺短长休要说,谁家屋里灶无烟。
春暖山桃次第红,翩翩蝴蝶斗芳丛。
蓦然一阵狂风至,辊入花枝不见踪。
扶过断桥水,伴归明月村。
只知途路远,不觉又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