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赠太保蹇令公六首(其五)

戟枝入树带春莺,坐看边烽雨后清。

万卷每同袁伯业,千杯不让郑康成。

山程易逐登临屐,月夜常闻函道声。

止恐三台虚上相,尚书尺一要来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中道向蹇令公投赠的一幅闲适而充满敬意的画面。首句“戟枝入树带春莺”,以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景,戟枝(古代兵器)插入树丛,伴随着春莺的鸣叫,显示出环境的宁静与和煦。次句“坐看边烽雨后清”则转向边关,通过雨后烽烟消散,寓言战事暂息后的和平景象。

第三句“万卷每同袁伯业”,袁伯业是汉代学者,诗人以之自比,表达自己热爱读书、学问深厚的品格。第四句“千杯不让郑康成”借郑康成之名,郑氏以饮酒豪放闻名,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豪饮的气概和对知识的追求。

第五句“山程易逐登临屐”,诗人想象在山间行走,轻松愉快,如同穿登山鞋一般,流露出对自然的亲近和游历的兴趣。最后一句“月夜常闻函道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函道(古代宫门内的道路)声犹在耳,暗示蹇令公的威望和地位。

结尾两句“止恐三台虚上相,尚书尺一要来迎”,表达了诗人对蹇令公的期待和谦逊,担心自己的才能未被充分赏识,暗示蹇令公可能会征召他为官,以“三台”(古代官署名)的高位相待,而他自己则期待着尚书的召唤。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既有对边关安宁的赞美,也有对自己学识和才情的自信,同时流露出对仕途的渴望,展现了袁中道的文人风范。

收录诗词(107)

袁中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

  • 字:小修
  • 籍贯:明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70—1623

相关古诗词

投赠太保蹇令公六首(其六)

屹然全似鲁灵光,虎跱龙蹯狐兔藏。

处世心同羊叔子,立朝岁比郭汾阳。

止将文酒销戎隙,懒把笙歌贮画堂。

拟报国恩归未得,梦中常到午桥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感怀诗五首(其一)

步出居庸关,水石响笙竽。

北风震土木,吹石走路衢。

蹀躞上谷马,调笑云中姝。

囊中何所有,亲笔注《阴符》。

马上何所有,腰带五石弧。

雁门太守贤,琵琶为客娱。

大醉斫案起,一笑捋其须。

振衣恒山顶,拭眼望匈奴。

惟见沙浩浩,群山向海趋。

夜过虎风口,马踏万松株。

我有安边策,谭笑靖封狐。

上书金商门,傍人笑我迂。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感怀诗五首(其二)

轻帆止江涯,家山在烟雾。

振衣入郭门,城池已非故。

朱门涌清波,长堤亘衢路。

手携门前柳,亏蔽成高树。

道逢小儿子,长揖向阿父。

入门眷属惊,猛犬狺狺怒。

昔时携手人,大半先朝露。

感旧有余悲,叹逝伤情愫。

形式: 古风

感怀诗五首(其三)

山村松树里,欲建三层楼。

上层以静息,焚香学薰修。

中层贮书籍,松风鸣飕飕。右手净名,左手持庄周。

下层贮妓乐,置酒召冶游。

四角散名香,中央发清讴。

闻歌心已醉,欲去辖先投。

房中有小妓,其名唤莫愁。

七盘能妙舞,百啭弄珠喉。

平时不见客,骄贵坐上头。

今日乐莫乐,请出弹箜篌。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