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其一)

帝城那得见秋容,秋在三吴泽国中。

芦未著霜花已白,蓼宜近水影偏红。

一行落雁低南浦,万点栖鸦起北风。

安得画师模此景,钓鱼矶上著诗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京城怎能见到秋天的景色,秋天却在三吴的水乡之中。
芦苇还未染霜,白色的花朵已经盛开,蓼草靠近水面,红色的倒影更显鲜艳。
一群大雁低飞过南边的水滨,无数乌鸦因北风吹起而纷纷飞起。
如何能有画家描绘这样的景象,让钓鱼的老翁在矶石上题写诗篇。

注释

帝城:指京都。
三吴泽国:泛指江南地区,三吴指古吴、东吴、吴兴三个区域。
芦未著霜:芦苇尚未结霜。
蓼宜近水:蓼草适宜生长在水边。
一行落雁:一群南飞的大雁。
钓鱼矶上:指适合垂钓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开篇即以“帝城那得见秋容”表达了对遥远帝都之秋色难以窥见的感慨。紧接着,“秋在三吴泽国中”则进一步指出了秋意浓厚的地点,即三吴(今江苏、上海一带)水乡泽国之地。

诗中的“芦未著霜花已白,蓼宜近水影偏红”两句生动描绘了秋天植物的景色。芦苇尚未被霜冻,而它的花已经变成了洁白颜色;而蓼草因其生长在靠近水边之地,其倒映在水中的红色影子显得更加鲜明。

接下来的“一行落雁低南浦,万点栖鸦起北风”则描写了秋天的动态景象。南浦(江南的河流)上,一群大雁掠过水面,而在北方,成千上万的乌鸦随着北风一起飞舞。

最后,“安得画师模此景,钓鱼矶上著诗翁”表达了诗人对这美丽秋景的赞叹和留恋之情。诗中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在这样一幅美景面前,是多么希望有画师来描绘这一幕,并且诗人也愿意在钓鱼矶上停留下来,吟咏诗句。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乡愁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收录诗词(118)

张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帝城(其二)

半年再作华亭客,每喜轻帆得顺风。

白水涵秋千顷净,清霜粲晓万山空。

暂时放浪如尘外,忆昨经过似梦中。

浊酒三杯眠未熟,不能平处枕边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相公新创云山观于州治之东诗以颂之

华榱胜概实相兼,却笑滕王诧栋帘。

海内一云高出岫,江南列嶂杳平檐。

作霖锡命宜爰立,维石兴歌正具瞻。

寰宇固应同德宇,共期羹鼎试梅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送戴式之自越游江西

石屏峰下孤吟客,吟到头童更苦吟。

四海江山多识面,百年人物半知心。

诗于唐米偶先后,较以杜韦无古今。

容易相逢容易别,不堪回首白云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留别耘业林逢吉饭牛翁郑简子

天台山下两诗仙,剪雾裁冰五十年。

耘业三间千古意,饭牛数集几人传。

半江明月曾同赋,一段清风岂偶然。

匹马冲寒西驿路,碧云苒苒思绵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