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寄履仁(其一)

西斋半日雨浪浪,雨过新梢出短墙。

尘土不飞人迹断,碧阴添得晚窗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竹林的清新景象,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生机。

首句“西斋半日雨浪浪”,开篇即以“雨浪浪”三字生动地描绘了雨势之大,仿佛雨滴在空中跳跃,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接着,“西斋”二字点明了地点,暗示了诗人身处其中,静观雨景的情境。

次句“雨过新梢出短墙”,雨停之后,新长的竹梢从矮墙后探出头来,既表现了雨后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竹子坚韧的生命力。这里通过“新梢”与“短墙”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生长状态和环境的限制,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突破与成长。

第三句“尘土不飞人迹断”,雨后的大地被洗净,尘土不再飞扬,人行的痕迹也消失无踪,营造出一种清静、纯净的氛围。这不仅描绘了雨后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给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感觉。

最后一句“碧阴添得晚窗凉”,随着夜幕降临,竹林的浓荫为晚窗增添了凉意。这里的“碧阴”不仅指竹林的绿荫,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清凉。整句通过视觉与触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雨后竹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世界的平和。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题竹寄履仁(其二)

竹间佳兴属王猷,竹外风烟写素秋。

市散人间诗欲就,一帘疏雨入西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题画(其一)

碧山渺渺隔晴川,古树垂藤锁翠烟。

野鹿衔花时隐见,石桥无路访神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题画(其二)

秋清山木夜苍苍,月出波平断岸长。

千古高情苏子赋,东风谁更说周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画(其三)

矗矗青山带白云,石梁鸡犬数家村。

江空不遣渔郎到,落尽桃花自掩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