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姜宸英所作的《哭魏叔子二首(其一)》。诗中以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
首联“鸾江哀挽一时闻,惜别他年怅离群”,开篇即点明了哀悼的氛围,鸾江上的挽歌在当时传遍,预示着对逝者的不舍与哀痛。同时,也暗示了未来与逝者分别时的怅然若失,离群索居的孤独感。
颔联“天末无因能致酹,夜台谁与共论文?”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天边遥远,无法再为逝者献上祭奠之酒,夜台之下,无人能与逝者共同探讨学问,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才华与智慧的惋惜,以及无法继续与之交流的遗憾。
颈联“江山寂寂归魂断,葭菼凄凄去路分”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江山寂静,仿佛连灵魂都已断绝;芦苇丛生,象征着逝者离去的道路分岔,充满了悲伤与无助。
尾联“尚有蔡邕书籍在,独随秋草伴孤坟”则以典故寄托哀思。蔡邕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此处借指逝者留下的书籍,虽在,但逝者已逝,只能与秋草相伴,孤坟相依,表达了对逝者作品的珍视与对逝者的深深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离别的深刻感慨,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哀婉悲切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