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不至

红烛清樽久延伫,出门入门天欲曙。

星稀月落竟不来,烟柳胧胧鹊飞去。

形式: 古风 押[御]韵

翻译

红烛闪烁,酒杯清澈,长久地等待,时而出门,时而进门,天色已接近黎明。
星星稀疏,月亮落下,始终未曾出现,烟雾中的柳树朦胧,喜鹊振翅飞离。

注释

红烛:红色的蜡烛,象征夜晚的照明。
清樽:清澈的酒杯,代指宴饮的情景。
延伫:长时间地站立等待。
天欲曙:天快要亮了。
星稀:星星稀少,表示夜色渐深。
月落:月亮下山,表示时间已晚。
竟不来:最终没有出现。
烟柳:烟雾缭绕的柳树,描绘出朦胧的景象。
胧胧:形容物体模糊不清,此处指夜色朦胧。
鹊飞去:喜鹊飞走,暗示夜幕即将结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等待中的孤独与失望。"红烛清樽久延伫",设定了一个宴会即将结束的情景,主人公独自一人在灯下沉醉,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出门入门天欲曙",表达了主人公不断地进进出出,希望能够与心上人相遇,但天色渐渐发白,夜已深却仍无所获。

接下来的两句"星稀月落竟不来,烟柳胧胧鹊飞去"则更增添了一层寂寞。星空开始稀疏,月亮也悄然隐退,而期盼的身影始终未现,只剩下迷离的柳烟和远去的鸟儿,给人一种无尽的等待与孤独感。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期待中所遭受的心灵创伤。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渡淮

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

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

春浪棹声急,夕阳帆影残。

清流宜映月,今夜重吟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渭上偶钓

渭水如镜色,中有鲤与鲂。

偶持一竿竹,悬钓在其傍。

微风吹钓丝,袅袅十尺长。

谁知对鱼坐,心在无何乡。

昔有白头人,亦钓此渭阳。

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况我垂钓意,人鱼又兼忘。

无机两不得,但弄秋水光。

兴尽钓亦罢,归来饮我觞。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游平泉宴浥涧宿香山石楼赠座客

逸少集兰亭,季伦宴金谷。

金谷太繁华,兰亭阙丝竹。

何如今日会,浥涧平泉曲。

杯酒与管弦,贫中随分足。

紫鲜林笋嫩,红润园桃熟。

采摘助盘筵,芳滋盈口腹。

闲吟暮云碧,醉藉春草绿。

舞妙艳流风,歌清叩寒玉。

古诗惜昼短,劝我令秉烛。

是夜勿言归,相携石楼宿。

形式: 古风

游石门涧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