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谓见仙都二十年,忽逢图画顿欣然。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修仙者二十年后重返仙都的景象,通过一幅图画再次领略那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仙境描绘得如同现实一般,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云端岩巅之间。
“云岩不似人间世,物象翻疑洞里天。”这一句,则更进一步渲染了仙境与尘世的差异,仙境中的山石、花木,都显得与凡间迥异,让人难辨真伪,宛如身处天界。
“迥压鳌头当海眼,直侵鹏路倚星躔。”这里,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仙境中的壮丽景观。鳌头比喻山峰之高峻,如同巨兽之头挺立于大海之间;而鹏路和星辰,则象征着通往天界的道路,仙者轻盈地踏着云端,与星辰相倚,达到了人与自然、宇宙高度融合的境界。
“顶湖纵去无多地,空见霜流百丈泉。”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处幽深之地。仙者行走于此,无需远涉,便可抵达那藏匿在山巅、云端之间的神秘湖泊。而“空见霜流百丈泉”则形象地表达了水源自天然岩石间涌出,清澈见底,如同仙境中自然而然的景致。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山水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道法、修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向往。
不详
独登仙馆欲从谁,闻有王君旧墨池。
苔藓已侵行履迹,洼坳犹是古来规。
竹梢声认挥毫日,殿角阴疑洗砚时。
叹倚坛边红叶树,霜钟欲尽下山迟。
石井峰高劈曙云,云开山露见张君。
心藏定远握中策,袖贮怀沙江上文。
巨壑波翻鲸少敌,老松巢迥鹤难群。
无端示我青霞句,吟断秋风到日曛。
掩映真居不易求,自惊何路到蓬丘。
庭心月近石坛古,海面风微山殿秋。
控鹤岭高星半隔,伏龙岗转水分流。
胡尊纵使如今在,谁继花姑问事由?
羽客乘风下九天,拨云亲自拣林泉。
檐吞海魄迎真气,路绕岩根谒古仙。
道胜早为三洞伏,诗成曾被六宫传。
如今万事皆轻弃,只待还丹驻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