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苏秘丞子平登延晖故亭

城端有亭馀故基,吏曰旧榜题延晖。

行穿蒙笼倚孤陴,霜风飘萧吹我衣。

高林满郊目四围,云起日落晴烟飞。

感今念往聊久之,埤堄昏黑群鸦归。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城头有一座旧亭子留下的遗迹,官员说那是以前题写有延晖字样的匾额。
我穿过茂密的树林,靠着孤独的城墙,寒风吹过,吹动我的衣裳。
放眼望去,郊外的树林高耸,日出日落间,晴空中的炊烟袅袅上升。
感慨古今,思绪万千,我在此逗留良久,傍晚时分,城墙下昏暗起来,乌鸦归巢。

注释

城端:城头。
亭馀故基:旧亭遗迹。
吏曰:官员说。
延晖:古代人名或地名,这里可能指延晖亭。
蒙笼:茂密的树林。
孤陴:孤独的城墙。
霜风:寒风。
吹我衣:吹动我的衣裳。
高林满郊:郊外的树林高大。
目四围:视野开阔。
晴烟:晴天的炊烟。
感今念往:感慨现在回想过去。
聊久之:暂时停留。
埤堄:城墙下的低地。
群鸦归:乌鸦归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秋景,诗人在城边的一座亭中,回忆着过去的时光。"城端有亭馀故基"一句设置了整个画面,一个古老的亭子坐落在城市的边缘,它见证了许多往事。"吏曰旧榜题延晖"则透露出这个亭子曾经是官员宣布政令的地方,这里的"旧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接下来的"行穿蒙笼倚孤陴"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古老建筑中徘徊,感受着岁月的痕迹。"霜风飘萧吹我衣"则捕捉到了初秋时节的凉意,诗人的衣服被微冷的风吹拂,增添了一种寂寞之情。

"高林满郊目四围"描绘了周遭环境的美丽,高大的树木环绕着这片古老的地带,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与封闭。"云起日落晴烟飞"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云彩在天空中缓缓流动,太阳缓缓下沉,留下了淡淡的余晖。

最后两句"感今念往聊久之,埤堄昏黑群鸦归"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孤独景象的感慨。"埤堄"指的是田野的土坡,而"昏黑"和"群鸦归"则营造出了一种暮色渐浓、鸟儿归巢的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亭子的描写,以及对历史痕迹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去与现在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后溪

新晴揉蓝染溪色,我爱常来坐溪侧。

一林奇石宛如画,两岸野花殊不识。

蝉鸣尽日竞何事,鹭下多时犹未食。

细观物理须静中,归去无辞更昏黑。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孙太古辟支迦佛

调御出火起正念,萨埵捧香生信心。

二士之意在笔外,彼太古者何情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孙怀悦纸本乱石

孙老抱奇笔,临纸恣挥洒。

从头扫乱石,磥砢随墨下。

焦顽与圆润,无一不精者。

谁信万钧重,卷之不盈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

孙知微画

太古奇伟士,精思独于画。

驰心入茫昧,万物赴挥洒。

当时一名重,顾陆非尔亚。

卓哉青城笔,妙绝冠天下。

寥寥九天仗,一一若神写。

吾恐千载后,是终无继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