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小修弟

万里江涛接郢城,上游节钺坐论兵。

风清鼓角秋开幕,月照旌旗夜勒营。

海内功名多难日,天涯兄弟别离情。

只今汉上烽烟满,慷慨中流忆祖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寄怀小修弟》是清代诗人吴兆宽所作,通过对壮阔江景与军事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联“万里江涛接郢城,上游节钺坐论兵”,开篇即以宏大的自然景观和军事布局展现诗人的视野与胸襟。万里长江波涛汹涌,与郢城相连,而上游的军事要地聚集着指挥官,正坐镇筹划战事。这里不仅展现了地理的辽阔与军事的紧张,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动荡时局中的敏感与警觉。

颔联“风清鼓角秋开幕,月照旌旗夜勒营”,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肃穆与夜晚的静谧。秋风轻拂,军号声在清冷的空气中回荡,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月光洒在飘扬的旗帜上,夜晚的营地显得格外庄严。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与军事活动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略带悲凉的氛围,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豪迈。

颈联“海内功名多难日,天涯兄弟别离情”,转而抒发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感慨。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而身处天涯的兄弟,因种种原因不得不分离,这份情感的苦涩与无奈跃然纸上。这两句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对亲情的珍视。

尾联“只今汉上烽烟满,慷慨中流忆祖生”收束全诗,点明主题。汉水上烽火连天,象征着国家正处于危机之中。诗人在此刻回忆起先祖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对当前局势的忧虑。这一联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与紧张的军事场景,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亲情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1)

吴兆宽(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空水阁

欲穷瀑水源,峡束忽无路。

上有蛟龙居,下杂古今树。

数石何渐渐,飞动令我惧。

侧身入空冥,盘曲审跬步。

阴森鬼搏人,日月如未曙。

一阁踞其巅,青苍于此聚。

山僧不常栖,终年白云住。

双扉风为开,倚槛时一顾。

晚来山雨晴,豁见湖光露。

留连空明中,恍惚若有悟。

形式: 古风

玉渊潭

才过三峡桥,溪壑骇闻见。

吁嗟此奇观,曲尽水之变。

石忽不受水,水怒如激电。

其势必斜飞,下与蛟龙战。

渊深不敢窥,藓滑试一践。

我有悠然心,六虚任周遍。

对之神益闲,澒洞增馀眷。

高歌扶杖归,习习风吹面。

形式: 古风

送吴眷西归长林

孟夏雨初霁,海村桑叶肥。

小麦蔪蔪秀,雉来麦上飞。

怅然远游子,顾盼思岩扉。

十年困马足,四体悬鹑衣。

世态已阅历,长策莫如归。

檗树无甘荫,冰壑无炎辉。

从来高蹈士,不厌寒与饥。

去去故山中,努力餐蕨薇。

长林何处所,泉洁山秀峙。

暧暧人烟际,灌木四五里。

枝上老鸦多,春来各生子。

子幼含哺劳,子大雌雄恃。

恩勤虽已极,骨肉一巢里。

此时垂白母,望远闾自倚。

行路稍欲稀,夕阳半山紫。

儿今远归来,无米亲亦喜。

末语,非至性人谁能道出?

形式: 古风

赠汪秋涧

秋涧九尺躯,双腕最有力。

自称草野臣,提刀能杀贼。

家破仇未报,亡命走江北。

黄金买红袖,将身委声色。

荒淫不得死,聊复弄笔墨。

欧虞及颜柳,生气盈丈尺。

时贤慕绝技,他乡且谋食。

怀中一片心,到老无人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