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惟则的《登西林》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春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
首句“沈郁难自居,偶思散遐嘱”,诗人以自我内心的沉郁为引子,表达了偶然间对远方的思绪,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略带忧郁的情感氛围。接下来,“主丈登西林,断崖倚修竹”两句,点明了地点和行动,诗人与友人一同攀登西林,倚靠在高耸的断崖边,周围是茂密的修竹,画面静谧而充满生机。
“崖上丛花开,飞禽自相逐”描绘了崖顶的景象,繁花似锦,鸟儿自由自在地追逐嬉戏,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活力。“崖下清川流,水光泛嘉木”则转向崖下的景色,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阳光照耀在岸边的树木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四月风雨多,平野一时绿”描述了四月时节,雨水丰沛,使得广阔的田野一片翠绿,生机勃勃。“长啸白日低,烟云起空谷”则是诗人站在高处,长声吟啸,夕阳西下,山谷中升起袅袅烟云,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又略带孤独的意境。
最后,“俯视万化间,劳生亦何足”表达了诗人俯瞰万物时的感慨,认为忙碌的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美景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