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寿韩平原(其二)

际会风云振古难,十年袖手且旁观。

要令邻敌尊裴度,必向东山起谢安。

一品千龄灵寿杖,五公四世进贤冠。

功成裂地封留了,却趁赤松盟未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这样的际遇自古罕见,我十年来袖手旁观
要让邻敌敬重裴度,必须效仿谢安东山再起
一品官位长寿杖象征,五代显赫家族进贤冠
功业成就后分封土地,趁着赤松仙盟之约尚温热

注释

际会:难得的机遇。
风云:比喻时势。
振古:自古以来。
袖手:置身事外。
旁观:观看。
邻敌:周边的敌人。
尊裴度:尊敬裴度(唐代名臣)。
东山起谢安:像谢安那样在退隐后重新出仕。
一品:最高级别的官位。
千龄:千年寿命的象征。
灵寿杖:长寿的象征。
进贤冠:表彰贤能的冠冕。
功成:功业完成。
裂地封:分封土地。
盟:结盟。
未寒:尚未冷却,指时机合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名为《代寿韩平原(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颇具深意的咏史诗。

"际会风云振古难,十年袖手且旁观。"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在说他已经洞察了历史的变迁和世事的艰难,故而能够在动荡的世界中保持一种冷静的姿态。

"要令邻敌尊裴度,必向东山起谢安。"

这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古代名将如裴度、谢安等人的仰慕之情,他们的英勇和智谋让诗人感到敬佩,并希望能够像他们那样在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品千龄灵寿杖,五公四世进贤冠。"

这里诗人提到了“灵寿杖”和“贤冠”,可能是在暗示某种象征性的物品或者荣誉,这些都是对德行高尚者的认可和奖赏。

"功成裂地封留了,却趁赤松盟未寒。"

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事迹的追忆,以及对那些伟大功业的赞叹,同时也可能蕴含着对当前世态的一种不满或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颂扬和自我超脱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微小与渺茫感,以及对英雄人物的向往。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对雪效乐天

匣中雷吼一长剑,溪上月明多少舟。

无贼可平閒李愬,有人不访倦王猷。

银杯缟带从渠便,瑶树琼林得自由。

衣敝独嫌灰絮料,帘高想见月垂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再游仪真呈张使君

江淮冠盖闹如林,求一己知何处寻。

风月欲谈嫌许事,山川不险似人心。

使君德量如天远,举子科名自陆沉。

秋气未悲先泪下,黄花虽好不曾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同许从道登琼翠阁

清潭石洞游俱遍,最后来寻此阁遨。

树木满林成芘荫,溪山围县恰周遭。

结交有味贫何害,薄酒虽村饮亦豪。

明日重阳吾未去,更于何处可登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同郭殿帅游凤山寺探桃李

廉纤小雨久于梅,喜得晴新亦快哉。

五色波光丽鳷鹊,十分云气近蓬莱。

旌旗侧畔宫墙转,戈戟丛中武库回。

走马看花生怕晚,果然桃李一山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