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十二首(其十二)

毁巢凤不至,竭泽龙不游。

贤者有所归,得非龙凤俦。

周公下白屋,圣德被九州。

赵禹谢宾客,汉朝以为优。

浇淳不相袭,用舍何其缪。

苟循一身利,不为万姓谋。

哀彼杖杜诗,死生遗道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龙凤与贤者的形象,以及历史上的周公和赵禹的例子,表达了对道德与权力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毁巢凤不至,竭泽龙不游”,以凤与龙象征贤能之士,比喻在社会动荡或道德沦丧的环境中,真正的贤者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接着,诗人引用周公下白屋、圣德被九州的故事,以及赵禹谢宾客、汉朝以为优的例子,强调了贤者对于社会的重要性及其对道德风尚的积极影响。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评,指出某些人只顾个人利益,忽视了对广大民众的福祉,这种行为与真正的贤者之道背道而驰。最后,诗人哀叹那些坚守正道的人,在生与死之间,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表达了对道德坚守者的敬仰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探讨了道德与权力、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如何保持道德操守和追求公正的社会理想。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三)

皇天不绝命,百姓何震愆。

岁暮霜雪至,悠悠事南迁。

羁鸟哀去巢,游鱼乐怀渊。

如何道旁子,逝将不复还。

西望周郑郊,顾想河洛间。

伯鱼不可作,涕流为沦涟。

形式: 古风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四)

爨桐深灶下,埋剑古狱间。

怨声动旁人,愤气凌彼天。

当时颇见旌,后世称为贤。

自古闻知音,此事或偶然。

形式: 古风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五)

嶰山有奇竹,老弃阴崖巅。

太丘有神鼎,逃匿千丈渊。

光景閟不见,音容杳无传。

岂能向时俗,干进心拳拳。

世贵一人敌,又称朱丝弦。

吾欲评其风,愿君咏此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六)

凿井取泉饮,上山采薇食。

岂不信憔悴,所愿皆我力。

泉也非难致,薇也亦易得。

志士耻徒饱,众人苟所获。

牺牲畏刍拳,樊笼害羽翼。

悟理宜在早,无为晚更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