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大雨呈无咎

初伏炎炎坐汤釜,长安行人汗沾土。

谁倾江海作清凉,玄云驾风横白雨。

普陀真人甘露手,能使渴乏厌膏乳。

且欲当风展簟眠,敢辞避漏移床苦。

清贫学士卧陶斋,壁上墨君澹无语。

翰林但解嘲苜蓿,彭宣不得窥歌舞。

联诗得句笑出省,策马涉泥归闭户。

床头馀榼定何嫌,窗外石榴堪荐俎。

形式: 古风

翻译

初伏时节热如火,长安路上行人汗水湿土。
谁能倾倒江海来降温,乌云乘风洒下洁白雨滴。
普陀仙人以甘露般的手法,让口渴的人忘却奶酪的甜美。
只想迎风展开竹席睡,哪怕半夜挪床避漏也无惧。
清贫书生在陶斋歇息,墙壁上的墨迹默默无言。
翰林只会嘲笑粗茶淡饭,彭宣无缘欣赏歌舞盛宴。
联诗对句笑谈中,策马归家关门独处。
床头剩酒不嫌弃,窗外石榴可作佳肴献上。

注释

初伏:农历夏季的第一个十天。
汤釜:极热的环境,比喻酷暑。
玄云:深黑色的云。
甘露:比喻珍贵的恩惠或饮料。
翰林:古代官职,负责起草诏令。
苜蓿: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比喻简朴的生活。
彭宣:可能指某位不能享受歌舞的人。
闭户:关门在家。
荐俎:献上祭品,此处指享用食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的夏日,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己在酷热中的感受与心境。

"初伏炎炎坐汤釜,长安行人汗沾土。" 这两句写出了初夏时节,天气异常炎热,人们甚至可以坐在煮沸的水中(汤釜)来消暑,而街上的行人汗流浃背,连鞋底都湿透了。

"谁倾江海作清凉,玄云驾风横白雨。"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一种幻想或愿望,希望有人能将大海的水倾倒来带来清凉,或许有神仙能够驾驭着乌云和风暴,带来及时的甘霖。

"普陀真人甘露手,能使渴乏厌膏乳。" 这里提到的是佛教中的普陀山真人,他们能以甘露的手段解除人们的口渴,但在这个炎热的季节中,即便是美味的膏乳也变得让人生厌。

"且欲当风展簟眠,敢辞避漏移床苦。" 诗人表达了自己躺在凉风中享受清凉的愿望,但即使如此,也不愿意因为怕雨而劳顿地移动床铺。

接下来的几句 "清贫学士卧陶斋,壁上墨君澹无语。翰林但解嘲苜蓿,彭宣不得窥歌舞。" 描述了诗人作为一个清贫的学者,在简陋的书房(陶斋)中安然入睡,而墙上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表示诗人的才华未被赏识;翰林(翰林院,是唐宋时期负责编修国史和起草重要文书的地方)的人只是嘲笑那些微不足道的苜蓿菜,而彭宣这个人物则无法窥视到歌舞之盛。

"联诗得句笑出省,策马涉泥归闭户。"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和别人联句时获得愉悦的心情,但最终还是选择策马回家,关上门户,享受自己的清净世界。

最后 "床头馀榼定何嫌,窗外石榴堪荐俎。" 写的是诗人对自己生活中的小确幸,即便是在简陋的环境中,有着随手可得的果实,也不觉有什么不足。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炎热和个人清贫境况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和自在生趣。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初到都下供职寄黄九

千里不相见,劳劳复何辞。

不远一城中,耿耿令我思。

僦舍酒家楼,推垆卷其旗。

鼠壤败晨炊,守翁噪群儿。

马傍挟两羸,双踵待刻移。

五日长安尘,故山梦中归。

何以洗我心,望君青松姿。

怀情久不吐,古屋弦悲诗。

形式: 古风

初夏

南风吹笋成修竹,园林一番新阴绿。

足愁多病少欢娱,感时念远伤幽独。

遥山林外知何处,倦客楼头空极目。

悲笳三叠闭江城,娟娟新月啼乌宿。

形式: 古风

初夏步园

夏木皆秀茂,小园交茂林。

巢成雏欲出,上下鸣时禽。

中有支离翁,行憩佳树阴。

好风为我来,萧然散烦襟。

物化日迁逝,客居何滞淫。

亏行天有数,隐显我无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初夏谒告家居值风雨偶作二绝(其二)

高堂终日雨潺潺,却著重裘尚薄寒。

风雨似秋君莫怪,客愁天色两相关。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