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共承雨露恩,俱作青袍色。
方朔与侏儒,根柢不相直。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树中草》。诗中以“共承雨露恩,俱作青袍色”描绘了树木和草木共同接受自然恩惠,生长为相同的青绿色泽,形象生动。然而接下来的“方朔与侏儒,根柢不相直”则通过比喻,将树木(可能暗指地位较高的人)与草木(可能象征地位较低的人)进行对比,暗示两者虽然表面上相似,但内在本质和根基却大不相同。方朔和侏儒是中国古代典故中的两个角色,方朔机智,侏儒矮小,这里用来强调两者间的差异。整首诗寓言性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阶层和个体命运的深层思考。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秦望画中山,若耶镜中水。
十家九浣纱,为取苧萝女。
一更明月寒,歌舞帐中残。
酒为壮士胆,独骑斩楼兰。
二更刁斗鸣,却比捣衣轻。
南风好吹去,并作断肠声。
三更月未斜,凄切送胡笳。
天山无草木,空听落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