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空行上献府公朝奉麾下涟水令米芾皇恐

楚州五邑口百万,扰静尽系太守公。

政由吏人民乃扰,政由太守民气通。

安土乐生善民欲,恶民惟欲与吏同。

太守无能不戢吏,精力不给吏乃庸。

两狱百间塞有罪,有耳未闻一日空。

晋昌唐公名世后,清风素节为时宗。

五更三点运精思,众人安寝吏计穷。

百姓小妄赦不罪,庶几小屈能自致。

五邑来者初亦汇,久而官悚吏皆畏,虽欲呼之亦不至。

乃知狱空空有理,百万无冤无枉吏。

来者迎刃无留滞,赦来两狱久无事。

太守政声既如此,廉车旁午目所备。

胡不剡章上天子,追风早来促公起,去入省闱或使指。

吏皆欲去民欲留,我祝公去岂同吏,长坂大车程万里。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颂扬了楚州太守的卓越政绩。诗人以“楚州五邑口百万,扰静尽系太守公”开篇,描绘了太守治理下的五邑之盛况,百姓生活安定,社会秩序井然。接着,“政由吏人民乃扰,政由太守民气通”两句对比了政治清明与混乱的根源,强调了太守在治理中的关键作用。

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太守如何通过整顿吏治,改善民生,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恶吏无所遁形。通过“两狱百间塞有罪,有耳未闻一日空”等描述,展现了太守对司法公正的坚持和对犯罪行为的严惩不贷。

晋昌唐公的形象被引入,作为太守政绩的象征,其“清风素节为时宗”的品质被高度赞扬。诗人还提到太守勤于政务,深夜仍在思考政务,即使在众人休息之时,也未停止工作,展现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诗中特别提到了太守对百姓的宽容与体恤,即使轻微过失也能得到宽恕,鼓励百姓自我改正。这种宽宏大度的治理方式,使得百姓心悦诚服,愿意留在太守的治理之下。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太守政绩的高度评价,认为其政声卓著,廉洁自律,希望朝廷能够认识到太守的才能,给予更高的职位,让更多的百姓受益。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太守离开后的不舍,以及对太守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赞颂,展现了古代官员为国为民的高尚品德和卓越的治理能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官员道德修养和政绩的重视。

收录诗词(291)

米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籍贯:被服效唐
  • 生卒年:1051-1107

相关古诗词

壮观二首(其一)

无涯小智壮营营,昔昔浮生梦数惊。

重到白沙登壮观,江湖醉眼暂揩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壮观二首(其二)

梦寐中间得鹿时,孔轩如在定能知。

江山胜处频倾酒,我是当年谢客儿。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壮观后诗同二公游壮观上呈府公工部

壮观不到俄四期,叮咛老思模雄奇。

群山势活各奔走,大川气敛合众离。

苍嵚留雪玉刻巧,碧落静滑红轮驰。

寒潮不生九泽冻,行胶与子约再来。

形式: 古风

龙真行为天章待制林公跋书云秘府右军书一卷有一龙形真字印故作

龙形真字芸香里,伏日道山聊一启。

媪来鹅去已千年,莫像痴儿收蜡纸。

萧衍老翁食无肉,锦质绣章能独侈。

不知劫火付冤家,却误顽仙求令史。

文皇有金无鉴目,赖取穹官齐押尾。

徐生小黠辨茅檐,不道天真难力致。

晚薄功名归一戏,一奁尤胜三公贵。

牡丹不语人能醉,墨光觉胜朱铅媚。

与身俱生无术治,又染膏肓刘巨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