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讷行人

诸方参请尽,秋晚别京畿。

乞食一斋饱,随缘百念微。

夜声鸣铁笛,寒色脆荷衣。

久学南山律,终身不敢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各方求法的人都已离去,我独自在秋末离开京城。
我在简陋的斋堂中祈求一顿饱餐,随遇而安,心中杂念渐消。
夜晚传来铁笛的声音,寒冷使我的衣裳如荷叶般脆薄。
长久研习南山律宗,我一生都严格遵守戒律。

注释

诸方:各方人士。
参请:寻求佛法。
尽:离去。
秋晚:秋季末尾。
京畿:京城周边地区。
乞食:乞讨食物。
斋饱:简单饱餐。
随缘:随遇而安。
百念:众多念头。
夜声:夜晚的声音。
鸣:发出。
铁笛:铁制笛子。
寒色:寒冷的色彩。
脆荷衣:像荷叶般脆弱的衣裳。
南山律:南山律宗(指中国佛教律宗之一)。
终身:一生。
敢违:敢于违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允平所作的《赠讷行人》。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讷行人的深深敬意和对其修行生活的描绘。首句“诸方参请尽”暗示了讷行人在各地求法的辛苦与虔诚,而“秋晚别京畿”则描绘了送别时的季节和地点,渲染出离别的淡淡哀愁。

“乞食一斋饱”体现了衲衣者的简朴生活,通过斋饭满足基本需求,反映出其对物质的淡泊。接下来的“随缘百念微”表达了讷行人顺应自然,内心平静,杂念稀少的生活态度。

“夜声鸣铁笛”描绘了夜晚的清冷,以铁笛声衬托出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坚定,而“寒色脆荷衣”则借荷衣的坚韧形象,赞美了衲衣者面对严寒的坚韧精神。

最后两句“久学南山律,终身不敢违”表达了衲行人长期研习佛法,对戒律的敬畏和坚守,表明了他对信仰的执着和对自己修行道路的承诺。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衲行人的修行生活和高尚品质,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赠佛光法师

竺寺王城近,金门讲大乘。

教中初有记,祖外久无僧。

身被山河衲,心悬日月灯。

南湖雨华座,十载复谁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赠杜郎中

草堂人远只存诗,几席临风入咏思。

文印幸传同谷谱,祖灯犹照曲江碑。

濡毫省闼春霖足,立马君门夜漏迟。

憔悴江南老词客,柳边曾挹汉威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杨子中

凤梧鸾竹郁青葱,文气冲冲五色虹。

囊里短歌唐李贺,酒边奇字汉扬雄。

铜铺雨后芭蕉绿,石井霜前薜荔红。

茶灶笔床随处有,等闲留客坐春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赠明道者

三衣终日护,白社踵东林。

净业心无住,清斋力不禁。

莲香秋观静,松吹石桥阴。

见说溪南虎,时来听梵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