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赴登州黄箓大醮

松柏岩前,烟霞洞里,清风吹动灵苗。

水升火降,大药自然烧。

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

忘人我,清贫为乐,怕底是尘嚣。

人来求追荐,千言万语,苦苦相邀。

便加持斋戒,遥拜云寮。

祷告重阳师父,救亡灵、得上青霄。

鸾鹤引,孤魂滞魄,相从总逍遥。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萧]韵

翻译

松柏环绕的山岩前,烟雾缭绕的洞穴里,清风轻轻吹拂着仙草。
水升火降,自然炼成的灵丹在燃烧。
孩童们伴着歌舞,不追求世俗名利,连渔夫樵夫的生活也不屑。
忘却自我与他人,以清贫为乐,最怕的是尘世的喧嚣。
有人前来祈求超度,千言万语,苦苦恳求。
即便斋戒祈祷,遥向云间神殿礼拜。
向重阳师父祷告,希望亡者灵魂能升入九天之上。
有凤凰和仙鹤引领,孤魂野魄都能随同享受自由自在。

注释

松柏:常指长寿或仙道之树。
岩前:山岩前面。
烟霞:形容云雾缭绕如仙境。
洞里:洞穴内部。
灵苗:指仙草或修行者的精气神。
大药:道教中指修炼成的长生不老药。
渔樵:古代打鱼砍柴的人,象征平凡生活。
尘嚣:尘世的纷扰和喧嚣。
加持斋戒:虔诚的宗教仪式,斋戒以示敬意。
云寮:云间的居所,比喻高远的神殿。
重阳师父:道教中的尊称,可能指重阳节的仙师。
青霄:天空的最高处,象征极高的境界。
鸾鹤:神话中的吉祥鸟,象征仙界。
滞魄:滞留的灵魂,未能解脱的幽灵。

鉴赏

这首元代马钰的《满庭芳·赴登州黄箓大醮》描绘了一幅超然世外的仙道景象。开篇以“松柏岩前,烟霞洞里”起笔,展现了清幽的山林环境,暗示了修道者的隐逸生活。接下来,“清风吹动灵苗”象征着道家修炼中的精神成长。“水升火降,大药自然烧”暗指修炼过程中的内丹功夫,通过调和身心达到与自然合一。

词中提到的“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以及与天真无邪的儿童相伴的快乐,体现出道家追求返璞归真的理想。词人强调“忘人我,清贫为乐,怕底是尘嚣”,表明他已超脱于尘世纷扰之外,享受内心的宁静。

后半部分,词人描述了人们前来祈求超度的情景,他虽接受邀请,但更注重内心的清净与虔诚,通过斋戒和遥拜的方式向仙师求助。最后,词以“鸾鹤引,孤魂滞魄,相从总逍遥”作结,寓意在仙道的引领下,亡者灵魂得以解脱,随仙鹤飞翔,进入永恒的逍遥境界。

整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追求超脱的思想,以及词人对道家修行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880)

马钰(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满庭芳.迷棋引

口幸谩人,手谈胡指,暗怀奸狡心肠。

只图自活,一任你咱亡。

得胜无声之乐,笑他家、不哭之丧。

无慈念,杀心打劫,一向骋乖张。

偶因师点破,回心作善,入道从长。

便通玄知白,守黑离乡。

绝虑忘机养浩,炼神丹、出自重阳。

行教化,阐扬微妙,诗曲满庭芳。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阳]韵

满庭芳.退姜四翁所惠团袄

一纪环墙,数年赤脚,挨他寒冷如囚。

超然一志,决要行功周。

感得神仙下界,向身中、布气如流。

无凝滞,冲和上下,相应好因由。

关西牒发我,远来东土,恣意贪求。

做天来大错,敢受绵裘。

结裹身如圌囤,招谴责、厥疾难瘳。

还团袄,潇潇洒洒,褴褛显真修。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押[尤]韵

满庭芳.重阳真人升霞之后

重阳师父,预指南京。果然得赴蓬瀛。

四假凡躯弃下,真性超升。

浚仪桥边出现,劝臧公、早做修行。

垂教语,遮性命事大,名利休争。

更有登州大薛,在终南一遇,端的分明。

刘蒋张翁得药,身体康宁。

昆明池西人见,向空中、舞袖轻轻。

因得道,做神仙,久视长生。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满庭芳.重阳真人升霞之前

重阳师父,遇吕真人。养成神内之神。

心起慈悲不住,开阐良因。

时时出神入梦,化人人、要出迷津。

登州北,有布王曾见,海里腾身。

华表巨才高氏,在东牟郊外,或见其真。

曾共南京针李,中都开尊。

当初幻躯在日,尚如斯、出现频频。

况今也,得成蝉蜕,永占长春。

形式: 词牌: 满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