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夜思君切,无人知此情。
沧州归未得,华发别来生。
孤馆木初落,高空月正明。
远书多隔岁,独念没前程。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独夜思君切,"一句直接传达了诗人在深夜里对亲人的思念之痛苦,而这种情感却是无人知晓的。这不仅体现了内心的孤独,也反映出当时通信不便,信息隔绝的情况。
接着的两句"沧州归未得,华发别来生。"表明诗人本希望能够回到沧州与亲人团聚,但这个愿望尚未实现。而"华发"则是指头发花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年纪渐长。
"孤馆木初落,高空月正明。"描绘了一幅孤独夜宿的景象。诗人在一处偏僻的旅馆里,听着树木初秋的落叶声,抬头却只能看到高悬的明月,这种环境无疑加深了诗人的寂寞之情。
最后两句"远书多隔岁,独念没前程。"则透露了诗人与亲人之间因长时间未能相见而积累的情感,以及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担忧。"远书"指的是从远方寄来的信件,而这些信件往往因为距离和时间的隔阂而难以及时到达,增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思念、归途未果、孤独宿泊以及书信隔绝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孤寂。
不详
生卒年不详。隐居不仕,与翁宏、廖融、李韶等友善。后入宋。《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著录《拟皎然十九字》一卷,其中称此书为“正字撰”,盖为二人。工诗,所作《登祝融峰》、《赠廖融》二诗,俱为人所称。后终于长沙。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七五、《诗话总龟》前集卷一〇。《全唐诗》存诗5首、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补句2联,其中一联又作廖凝诗
三千功满仙升去,留得山前旧隐基。
但见白云长掩映,不知浮世几兴衰。
松稍风触霓旌动,棕叶霜沾鹤翅垂。
近代无人寻异事,野泉喷月泻秋池。
年与潞公同丙午;日临莱国占中元。
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两片皮。
伴行惟瘦鹤,寻寺入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