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感香囊悼双文

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

记恋恋成欢,匆匆解佩,不忍忘他。

消残半襟兰麝,向绣茸、诗句映梅花。

疏影横斜何处,暗香浮动谁家。春霜底事扫浓华。

埋玉向泥沙。叹物是人非,虚迎桃叶,谁偶匏瓜。

西风楚词歌罢,料芳魂、飞作碧天霞。

镜里舞鸾空在,人间后会无涯。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翻译

看着香囊默默无言,徒然泪流,打湿了红色的纱巾。
回忆起往日的深深情意,匆忙间解开衣带,舍不得忘记他。
香气残留半边衣襟,映照在绣花的茸毛上,诗句与梅花相映生辉。
稀疏的梅影横斜,幽香飘荡不知来自哪家。为何春霜竟扫落繁华。
美玉埋入泥土,感叹人事已非,徒劳地期待着再次相遇,却无人相伴。
秋风吹过,仿佛在唱着楚辞,料想那美丽的灵魂已化为天边的彩霞。
镜中的鸾鸟空自起舞,人世间再难有重逢的机会。

注释

香囊:古代女子佩戴的香袋。
谩:徒然,空自。
佩:古人佩戴的玉佩。
兰麝:兰花和麝香,指香气。
桃叶:典故中指代女子,此处可能象征爱人。
匏瓜:葫芦,比喻孤独或无伴。
碧天霞:形容天空的美丽云彩。
镜里舞鸾:镜中的鸾鸟,象征美好的幻象。
后会无涯:未来相见遥不可期。

鉴赏

这首元代白朴的《木兰花慢·感香囊悼双文》是一首抒发哀思的词作,以香囊为引子,寄托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怀念。开篇“览香囊无语,谩流泪、湿红纱”描绘了睹物思人的场景,睹见香囊而无法言说心中的悲痛,只能默默流泪,泪水打湿了红色的纱巾,情感深沉而细腻。

接下来,“记恋恋成欢,匆匆解佩,不忍忘他”回忆起与双文曾经的美好时光,恋恋不舍的情感和匆忙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眷恋。“消残半襟兰麝,向绣茸、诗句映梅花”通过香囊中的香气和绣上的梅花,进一步渲染了对逝者诗意生活的追忆。

“疏影横斜何处,暗香浮动谁家”运用了梅花的意象,暗示双文如同梅花般清冷孤寂,其幽香飘散在何处,令人无限惆怅。“春霜底事扫浓华。埋玉向泥沙”则借春霜凋零花朵,象征着双文的生命消逝,如同美玉被埋没在尘土中。

“叹物是人非,虚迎桃叶,谁偶匏瓜”感慨人事变迁,昔日的欢聚如今只剩空洞的期待,无人能再陪伴。“西风楚词歌罢,料芳魂、飞作碧天霞”想象双文的灵魂化作天空的云霞,寄托对她的永恒怀念。“镜里舞鸾空在,人间后会无涯”最后以镜中舞鸾的幻影和无法再相见的现实,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尽哀伤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香囊的描绘和对逝者生活的追忆,展现了词人对亡者的深切悼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收录诗词(152)

白朴(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改名朴,字太素。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 字:仁甫
  • 号:兰谷
  • 生卒年:1226—约1306

相关古诗词

木兰花慢.歌者樊娃索赋

爱人间尤物,信花月、与精神。

听歌串骊珠,声匀象板,咽水萦云。

风流旧家樊素,记樱桃、名动洛阳春。

千古东山高兴,一时北海清樽。天公不禁自由身。

放我醉红裙。想故国邯郸,荒台老树,尽赋招魂。

青山几年无恙,但泪痕、差比向来新。

莫要琵琶写恨,与君同是行人。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题阙

快人生行乐,卷江海、人瑶觞。

对满眼韶华,东城南陌,日日寻芳。

吟鞭缓随骄马,殢春风、指点杏花墙。

时听鸾啼宛转,几回蝶梦悠扬。行云早晚上巫阳。

蓦地恼愁肠。待玉镜台边,银灯影里,细看浓妆。

风情自怜韩寿,恨无缘、得佩贾充香。

说兴殷勤青鸟,暂时相见何妨。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题阙

听鸣驺入谷,怕惊动、北山猿。

且放浪形骸,支持岁月,点检田园。

先生结庐人境,竟不知、门外市尘喧。

醉后清风到枕,醒来明月当轩。伏波勋业照青编。

薏苡又何冤。笑蕞尔倭奴,抗衡上国,挑祸中原。

分明一盘棋势,谩教人、着眼看师言。

为问鲲鹏瀚海,何如鸡犬桃源。

形式: 词牌: 木兰花慢

水龙吟

醉乡千古人行,看来直到亡何地。

如何物外,华胥境界,升平梦寐。

鸾驭翩翩,蝶魂栩栩,俯观群蚁。

恨周公不见,庄生一去,谁真解、黑甜味。

闻道希夷高卧,占三峰、华山重翠。

寻常羡杀,清风岭上,白云堆里。

不负平生,算来惟有,日高春睡。

有林间剥啄,忘机幽鸟,唤先生起。

形式: 词牌: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