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镜

宝镜如明月,出自秦宫样。

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

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

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翻译

宝镜如同明亮的月亮,样式源自秦代宫廷。
镜面雕刻着两条盘绕的龙,口含明珠,相对而立。
常常担心你未能察觉,它被收藏在盒子里,静静等待。
灰尘积累遮盖了菱花图案,镜子的心灵深处藏匿于尘埃之下。
如果能有幸被你的罗袖轻轻拂拭,它的光芒将在玉台上重现。

注释

宝镜:珍贵的镜子。
秦宫样:秦朝风格。
双蟠龙:两条盘旋的龙。
衔珠:口含明珠。
匣中:盒子里。
清量:清澈无暇。
积翳:堆积的灰尘。
菱花:镜子上的花纹。
罗袖:轻柔的衣袖。
玉台:精致的平台。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面宝石雕琢的古镜,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精湛的技艺和审美情趣。诗中的宝镜被比喻为明月,出自秦宫,显示其珍贵和来源的尊贵。而“隐起双蟠龙,衔珠俨相向”则生动地描绘了镜框上精细的龙形雕刻以及两条龙头衔接的一颗宝石,这些装饰既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当时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常恐君不察,匣中委清量”表达了一种担忧,即宝镜可能因为被放置在匣中而不为人所注意,从而无法展现其真正价值。诗人通过这种担忧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欣赏。

“积翳掩菱花,虚心蔽尘状”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场景,即宝镜因长时间不被擦拭而蒙上一层灰尘,反光度因此受到了影响。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清洁和维护对于保持美好事物本质的重要性。

最后,“倘蒙罗袖拂,光生玉台上”展现了当宝镜被轻柔地擦拭干净后,它所散发出的光泽与其安置在精致的玉台上的场景。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细节的关注,也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物品保养和欣赏的认真态度。

整首诗以镜为媒,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珍视与保持之美的哲学。

收录诗词(351)

张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政治家。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 字:道济
  • 生卒年:667年~730年

相关古诗词

夜坐

怀哉四壁时,未有五都价。

百金谁见许,斗酒难为贳。

落花生芳春,孤月皎清夜。

复逢利交客,题户遥相谢。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奉和圣制义成校猎喜雪应制

文教资武功,郊畋阅邦政。

不知仁育久,徒看禽兽盛。

夜霰氛埃灭,朝日山川净。

绰仗飞走繁,抨弦筋角劲。

帝射参神道,龙驰合人性。

五豝连一发,百中皆先命。

勇爵均万夫,雄图罗七圣。

星为吉符老,雪作丰年庆。

喜听行猎诗,威神入军令。

形式: 古风 押[敬]韵

奉和圣制过晋阳宫应制

太原俗尚武,高皇初奋庸。

星轩三晋躔,土乐二尧封。

北风遂举鹏,西河亦上龙。

至德起王业,继明赖人雍。

六合启昌期,再兴广圣踪。

传呼大驾来,文物如云从。

连营火百里,纵观人千重。

翠华渡汾水,白日临崒峰。

枌榆恩赏洽,桑梓旧情恭。

往运感不追,清时惜难逢。

诗发尊祖心,颂刊盛德容。

愿君及春事,回舆绥万邦。

形式: 古风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上阳柳色唤春归,临渭桃花拂水飞。

总为朝廷巡幸去,顿教京洛少光辉。

昨从分陕山南口,驰道依依渐花柳。

入关正投寒食前,还京遂落清明后。

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毬。

渭桥南渡花如扑,麦陇青青断人目。

汉家行树直新丰,秦地骊山抱温谷。

香池春溜水初平,预欢浴日照京城。

今岁随宜过寒食,明年陪宴作清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