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八月八日再游东山寺

蜀师当日戍黄金,此地由来险阻深。

漾水东流自纡直,泰山北望正嵚崟。

凉风肃物初秋意,膏泽愆期旦昼阴。

同是天涯未归客,荒烟斜日正登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蜀地的军队当年守卫着黄金要塞,这里向来地形险峻难以穿越。
漾水向东流淌,蜿蜒曲折,从泰山北面望去,山势陡峭峻岭连绵。
初秋的凉风吹过,带来一丝清新之意,但雨水却迟迟未来,白天也显得阴沉。
同样身处异乡未归的人们,面对荒烟笼罩、夕阳西下的景象,正在登高眺望。

注释

蜀师:蜀地的军队。
戍:守卫。
黄金:形容地势重要。
由来:向来。
险阻深:地形险峻难以穿越。
漾水:河流名。
东流:向东流淌。
纡直:蜿蜒曲折。
泰山:中国五岳之一。
嵚崟:形容山势陡峭。
凉风:初秋的凉风。
肃物:使万物清爽。
初秋意:初秋的气息。
膏泽:雨水。
愆期:延误。
未归客:未归的人。
荒烟:荒凉的烟雾。
斜日:夕阳。
登临:登高眺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蜀地边防的险峻与历史沧桑,以及诗人秋日游历东山寺时的感触。首句“蜀师当日戍黄金”,以蜀地戍卫者的形象,暗示了此处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历史上的军事活动。次句“此地由来险阻深”,进一步强调了地形的艰险。

“漾水东流自纡直”写的是漾水曲折东流,象征着诗人的人生旅途或思绪起伏。而“泰山北望正嵚崟”则借泰山的峻峭,寓意人生的挑战和远方的壮志。接下来,“凉风肃物初秋意”描绘了初秋的凉爽,暗含时光流转和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膏泽愆期旦昼阴”一句,通过雨水的延误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期盼和现实的不如意。最后,诗人以“同是天涯未归客,荒烟斜日正登临”作结,表达了自己与同样身处异乡的游子一样,面对荒烟落日,不禁生发思乡之情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个人的身世之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9)

韩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 籍贯:原籍灵寿(今属河北)
  • 生卒年:1019~1097

相关古诗词

崇法寺

久闻云际山,中有古招提。

新秋喜远览,锐意穷攀跻。

出郭值微雨,凉风晓萋萋。

陂陀越大岭,沙路净无泥。

野沃稻田秀,耒耜沿沟畦。

登岑复入谷,渐过西山西。

举首望华屋,双岸郁相携。

虚桥驾烟霭,峻闼排虹霓。

下马踏危级,褰裳涉修梯。

超然层阁外,仰视穹苍低。

俯眺亦何有,森森乔木齐。

喧嚣从吏语,嘲唽惊禽啼。

既饭复搜讨,林间得幽蹊。

岩阿访灵迹,大士常高栖。

古殿蚀苔藓,丹青暗尘㙠。

俯身践危蹬,侧足缘深溪。

老树阴潭黑,风修乱蝉嘶。

悬泉洗阴壁,莹色如玻瓈。

佳观诚可恋,迟留惧颠挤。

扪萝出天险,始免魂神睽。

缓步淩巀嵲,双旌随杖藜。

回瞻花雨地,已被烟云迷。

顿辔下平陆,晴川留马蹄。

新篁映碧宇,野寺临长堤。

乘倦驻归策,荒园步柔荑。

婆娑两高树,磊落垂红离。

汲井漱甘液,拂尘观旧题。

出门尚斜日,隐隐闻城鼙。

胜概亦陈迹,茫然失端倪。

为诗记彷佛,吾友无诃诋。

形式: 古风

游东山寺

久有东林约,因乘暇日游。

眼明初出郭,神王欲凌秋。

野旷鶱孤隼,江清飏远鸥。

近山青嶂合,多稼绿云浮。

鸡犬声相接,沟塍水乱流。

度桥喧从骑,环树转鸣驺。

问俗惊尧壤,寻僧到沃洲。深沈开宝闼,磅礴?华辀。

像设严珠殿,经声隐绛帱。

仰看香刹直,徐步画廊修。

遇物皆周览,逢轩即少留。

前庭初显豁,后径转深幽。

野岭苍筠丽,霜枫赤叶稠。

隔墙闻好鸟,循沼玩游鯈。

翠干棕才剥,红芒稻半收。

凌虚登陛道,匝境对岑楼。

暗谷藏危栈,平沙际别州。

川原同聚沫,身世剧浮鸥。

回首飘乡思,临尊浣客愁。

清闲资善奕,决胜在冥搜。

影动穰苴表,风生曲逆筹。

归鞍不敢缓,斜日照文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游贾氏南园

江堤杨柳碧毵毵,闲访名园郡郭南。

垄麦生齐知雨足,海棠开遍觉春酣。

门前幽径通芳蕙,竹里虚亭对远岚。

风物有情应笑我,不携歌酒只清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句(其一)

君恩未报身何有,且寄扁舟梦想中。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