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杂诗七首(其七)

金柔火老转清商,已近蟾华冉冉光。

尚有微云遗暑湿,不妨森木作新凉。

壶中自有洞天阔,物外每同春日长。

愿得身藏箕斗内,白蘋红蓼水云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秋意渐浓,金黄的月亮开始明亮起来。
虽然还有少许暑气未消,但树木已带来一丝清凉。
壶中的世界仿佛广阔无边,世外如春日般悠长。
我希望能隐居在北斗星与斗宿之间,过着水云间的悠闲生活。

注释

金柔:指秋季的金色柔和。
火老:指夏末的火气逐渐消退。
清商:秋天的乐调,代指秋意。
蟾华:指月亮。
冉冉:缓缓升起的样子。
微云:残留的薄云。
暑湿:夏季的余热和湿气。
森木:众多树木。
新凉:初秋的新鲜凉爽。
壶中:比喻虚构或理想的世界。
洞天:仙境,这里指壶中的世界。
物外:世外,超脱世俗之外。
春日长:春天般的长久宁静。
箕斗:斗宿和箕宿,古代星象中的两个星座。
白蘋红蓼:水生植物,象征清幽的环境。
水云乡:水云缭绕的地方,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诗人曹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金黄的秋色和渐近的月光。"金柔火老转清商",形象地写出秋意渐浓,夜晚的寒气开始取代白天的炎热,"已近蟾华冉冉光"则暗示着明亮的月光即将升起。"尚有微云遗暑湿",说明尽管暑热未尽,但云层带来了一丝清凉。"不妨森木作新凉",写出了树木为人们带来的自然凉意。

诗人进一步借景抒怀,想象自己在"壶中"(可能指酒杯或仙境)中感受到的开阔与宁静,"物外每同春日长",表达了对春天般永恒的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能在星斗之间"身藏箕斗内",在如画的水云之乡过上闲适的生活,流露出淡泊名利、追求隐逸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秋夜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台城杂诗七首(其六)

雨后秋风十日阴,罗衣初觉晓寒侵。

清愁强欲亲欢伯,瘦骨何能举聚针。

碧玉丽词残照晚,青楼秀色暮云深。

中郎好句传茅屋,端比逃虚喜足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台城杂诗七首(其五)

归涂只欲自治荒,久习田间兴益长。

插稻方能骑秧马,触藩遽复叹羝羊。

乍为事夺愧俯仰,却得公来时举扬。

更待凉风下天末,醉看墨妙写淋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台城杂诗七首(其四)

向来小筑久锄荒,更觉闲中日月长。

山脚孤烟迷市井,冈头斜照下牛羊。

乘槎未喜闲侵汉,骑鹤何求再上扬。

简寂新诗清有素,雨随击节助浪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台城杂诗七首(其三)

长歌山水五风霜,翠竹青松是巨防。

每谓肉身求净观,犹胜饭袋绕诸方。

因风老叶闲粘网,久雨新苔巧占墙。

何以待宾馀旧贯,一香一饭一胡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