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谢承举对割麦时节的观察与感慨。首句“穟秀渐渐浪势漫”描绘了麦穗逐渐成熟,麦浪翻滚的景象,生动展现了丰收的预兆。接着,“清和天气尚馀寒”则点出了初夏时节的气候特点,虽已入夏,但仍有凉意,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过墟歌咏悲殷相,进食权宜想汉官”两句,通过民间的歌咏和历史人物的联想,表达了对古代政治清明的向往与对当前社会现实的反思。这里“殷相”可能指商朝的贤相伊尹,而“汉官”则暗喻了汉代的政治制度,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岁稔巳占三白足,时丰何靳二岐难”则是对丰收景象的直接描绘,其中“三白足”和“二岐难”分别借用了古代农谚,形象地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粮食充足的满足感。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农业丰收的由衷喜悦。
最后,“冷淘槐叶贫家味,免得台司讽素餐”则以朴素的生活细节收尾,通过描述贫苦人家以槐叶冷淘为食的情景,表达了对官员们应勤政爱民、避免空谈的期望。这里的“台司”指的是朝廷官员,诗人借此提醒他们要体恤民生,避免成为“空谈”的官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割麦时节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农业丰收的喜悦以及对官员勤政的期待,情感丰富,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