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登雨花台

八月南台五度登,天风两袖一枝藤。

穷途愧拟悲秋客,逆境来参结夏僧。

山骨高于诗律瘦,江流阔与酒豪增。

兴酣我欲乘风去,孤鹤飘飘力不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承举所作的《下第登雨花台》。诗中描绘了诗人登临雨花台时的复杂心情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首联“八月南台五度登,天风两袖一枝藤”,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地点,八月之季,诗人第五次登上南台,感受到天风拂面,两袖轻摆,手中握着一枝藤蔓,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颔联“穷途愧拟悲秋客,逆境来参结夏僧”,诗人自比为在逆境中寻求解脱的悲秋客,又似在逆境中参访结夏僧侣,表达了在困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对佛教智慧的向往。

颈联“山骨高于诗律瘦,江流阔与酒豪增”,诗人以山骨与江流为喻,山骨之高象征着诗人的坚韧不拔,江流之阔则寓意着酒豪的豪情壮志。这里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尾联“兴酣我欲乘风去,孤鹤飘飘力不胜”,在诗兴大发之时,诗人渴望乘风而去,如同孤鹤般自由飞翔,但又感叹力量有限,无法真正实现这一愿望。这既是对自由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逆境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情怀与思考。

收录诗词(163)

谢承举(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复毛总兵大砚

石凿青龙铁胜坚,鸡窗磨洗未能穿。

孟尝行化珠皆返,赵使归来璧尚全。

小技可堪封即墨,大书留与勒燕然。

须知物自还元主,耻作迂儒种字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许彦明九日出郭

偶索黄花野寺过,贪将酒盏对花歌。

眼前赤土非吴有,天外青山似洛多。

云榻禅心秋海月,松窗梵语夜江波。

閒僧本是无愁者,种种如何发也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吴渊甫出令岳阳

城上青山城下湖,仙郎官府似仙都。

地舆西去雄吞蜀,江势东来迥带吴。

草泽课稀鱼荡没,琴堂讼少芋田芜。

后先忧乐平生志,千古希文是范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客游感旧和汤希尧二首(其一)

游躅于今苦不前,龙门历览是英年。

紫貂冲雪燕京马,画鼓凌波楚溆船。

杨柳登楼无旧侣,桃花题扇有新篇。

因君又触当时兴,心绕江南几处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