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其一)胭脂井

苔花愁暮雨。怅琼枝凋零,恨埋终古。

暗水生香,问艳歌清吹,乱蛙能诉。

万丈情澜,拼殉却、江山儿女。

落尽残红,一代风流,可怜尘土。谁把寒泉汲取。

吊战火苍凉,劫灰凄楚。

断绠难收,叹过江王气,此中销去。

旧染啼痕,都化作、石栏清露。

剩有秋来络纬,思量故主。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鉴赏

这首词以"苔花愁暮雨"开篇,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哀怨的画面,苔藓在傍晚的雨中显得更加愁苦,象征着美好事物在时光流逝中的凋零。"琼枝凋零,恨埋终古"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衰败与遗憾的情绪,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接下来,词人通过"暗水生香,问艳歌清吹,乱蛙能诉",将情感寄托于自然之物,暗流涌动的水仿佛带着香气,但即使是最美的歌声和清脆的蛙鸣,也无法排解词人心中的愁绪。"万丈情澜,拼殉却、江山儿女"表达了词人对壮丽山河和人间情感的深深眷恋,以及为国为民付出的决心。

然而,"落尽残红,一代风流,可怜尘土"揭示了繁华落尽后的无奈,曾经的英雄豪杰如今只剩下尘土,令人感叹。词人接着转向历史的反思,"谁把寒泉汲取",暗示了对历史遗迹的探寻,"战火苍凉,劫灰凄楚"描绘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废墟的凄凉。

"断绠难收,叹过江王气,此中销去"表达了对往昔荣光的失落,如同断裂的绳索难以再挽留过去的辉煌。"旧染啼痕,都化作、石栏清露"将泪水和哀愁转化为清冷的露珠,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和记忆的消逝。

最后,词人以"剩有秋来络纬,思量故主"作结,络纬的鸣叫唤起对故去君主的怀念,秋意更添了几分凄凉与哀伤。整首词情感深沉,借景抒怀,展现了词人对历史沧桑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三姝媚(其二)题朱仲青中翰芬秋灯伴读图

香添心字篆。爱湘帘萧疏,夜窗微捲。

对影成三,正露花烟月,腻人庭院。

弟子红妆,还衬贴、纱厨罗扇。

绮福谁同,何逊风流,宋郎仙眷。金井梧桐催晚。

听漏鼓沈沈,酒醒寒浅。

救取飞蛾,看玉钗斜拔,艳生诗卷。

赋雨吟秋,刚坠叶、疏蛩相闲。

寄语隔墙冷柝,更筹慢转。

形式: 词牌: 三姝媚

清平乐.当湖秋泛

旧游在否。零落双红袖。水阁疏廊仍种柳。

柳是十年前有。一枝枝舻横塘。一声声笛邻墙。

一点点蘋秋意,一丝丝蓼斜阳。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浪淘沙

秋意入芭蕉。不雨潇潇。闲庭如此好凉宵。

月自缠绵花自媚,人自无聊。别恨几时销。

认取红绡。凤筝音苦雁书遥。

醒著欲眠眠著醒,灯也心焦。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浣溪沙.湖上旧感。四阕(其一)

十顷萍波腻远天。绮罗香散半堤烟。

裙边蝴蝶也疑仙。

秋浦飘灯曾八月,夜窗题曲已三年。

销魂无分但缠绵。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