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岳诸道友

南望衡阳积瘴开,去年曾踏雪游回。

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

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

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向南遥望衡阳,积聚的雾气散开,去年我曾踏雪游玩后归来。
空自作为楚地的过客虚度时光,原来是边塞的大雁正当时地飞来。
山洞中唯一的清泉闪耀着如同海上日出的光芒,石桥既陡又滑,长年覆盖着青苔。
最终我将追寻那十八位高人而去,一同坐在苍翠的山崖上修养心性,培育灵性之胎。

注释

南望:向南远望。
衡阳:地名,湖南衡阳,此指南方边陲。
积瘴:累积的湿热之气,比喻困境或不好的环境。
踏雪:在雪地上行走。
谩为:空自,白白地。
楚客:楚地的旅客,这里指诗人自己。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虚度时光。
边鸿:边塞的大雁,常用来寄托书信或象征季节变换。
乳窦:山洞中的清泉出口,形状像乳房,故称。
孤明:独自明亮,形容泉水清澈照人。
海日:海上的日出,此处形容泉水明亮如日出。
石桥:山间的石制桥梁。
危滑:险峻且滑,难以行走。
终寻:最终寻找。
十八高人:指修行高深的隐士,数目不一定实指。
苍崖:青色的山崖。
养圣胎:修养心性,培育内在的灵性或道心,如同孕育圣人之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衡阳风光的向往,以及他曾在去年踏雪游历过该地的情景。"谩为楚客蹉跎过,却是边鸿的当来"表达了诗人自嘲不够资格成为真正的隐逸之士,却仍然追寻着那种超脱世俗的心境。"乳窦孤明含海日,石桥危滑长春苔"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南岳的雄伟与诗人内心的宁静。

最后两句"终寻十八高人去,共坐苍崖养圣胎"表达了诗人渴望找到那位修炼成仙的高人,与之共同在苍茫的山崖上修行,以期达到精神上的净化和升华。这也暗示着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以及追求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南岳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追寻心灵自由与精神寄托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南徐刘员外二首(其一)

竟陵兵革际,归复旧园林。

早岁为官苦,常闻说此心。

海边山夜上,城外寺秋寻。

应讶嵩峰约,蹉跎直到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南徐刘员外二首(其二)

昼公评众制,姚监选诸文。

风雅谁收我,编联独有君。

馀生终此道,万事尽浮云。

争得重携手,探幽楚水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寄南雅上人

曾得音书慰暮年,相思多故信难传。

清吟何处题红叶,旧社空怀堕白莲。

山水本同真趣向,侯门刚有薄因缘。

他时不得君招隐,会逐南归楚客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其一)

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

千篇千古在,一咏一惊魂。

离别无他寄,相思共此门。

阳春堪永恨,郢路转尘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