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残日倚楼时。

断魂郎未知。阑干移倚遍。薄倖教人怨。

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先的《菩萨蛮》,是一首描写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感慨和无奈。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细腻,体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美人的不舍。

"玉人又是匆匆去"一句,形容那个如玉般美丽的人物快速离去,给人一种时间易逝、美好难以长存的感慨。"马蹄何处垂杨路"则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增添了一种行走在风中柳絮纷飞的意境,展示了诗人对于那份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

"残日倚楼时"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光阴的短暂,而"断魂郎未知"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无尽思念和哀愁。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无法挽留的悲凉。

"阑干移倚遍"一句中,“阑干”指的是栏杆,这里形容诗人在栏杆上来回移动,表达了内心的不宁和对美好事物的依恋。"薄倖教人怨"则是在说那轻薄的春光(或春衣)让人生出怨恨,这里的“薄倖”有可能是指春天的微风,诗人通过这种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逝去美好的不满和怅惘。

最后两句"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中,“明月”代表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而“多情”则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复杂而深沉。"随人处处行"表达了一种跟随着他人的脚步,到处游走的无奈,这也许是对无法挽留美好事物的一种无力感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逝去时光的珍惜与哀愁,以及对美好事物难以长存的无奈。

收录诗词(191)

张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字:子野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 生卒年:990-1078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

藕丝衫剪猩红窄。衫轻不碍琼肤白。缦鬓小横波。

花楼东是家。上湖闲荡桨。粉艳芙蓉样。

湖水亦多情。照妆天底清。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 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四)七夕

双针竞引双丝缕。家家尽道迎牛女。不见渡河时。

空闻乌鹊飞。西南低片月。应恐云梳发。

寄语问星津。谁为得巧人。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

海门江月清。髻摇金钿落。惜恐樱唇薄。

听罢已依依。莫吹杨柳枝。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