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攽所作的《酬王定国五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人生价值、道德修养以及追求理想的不同态度的深刻思考。
首联“岂有多方书五车,尔来留意就丹砂”以“多方书五车”象征知识的丰富,而“丹砂”则代表了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思想。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暗示了对知识与追求长生之间价值取向的反思。
颔联“谁将饱食仓中鼠,换取红莲火里花”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将“饱食仓中鼠”与“换取红莲火里花”进行对照,前者象征着安逸的生活,后者则象征着追求高洁、艰难却有价值的事物。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追求真正价值而非表面安逸生活的肯定。
颈联“三顾祇能矜彼善,万钟多不悟堪嗟”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引用了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强调了对美德的追求和对功名利禄的审慎态度。诗人通过“万钟”(喻指丰厚的俸禄或财富)与“矜彼善”(赞美他人的美德)的对比,表达了对盲目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道德品质的批判。
尾联“蟠桃结实何难俟,况值安期枣似瓜”以神话传说中的蟠桃和安期生的枣为喻,再次强调了对追求长久、真实价值的向往。蟠桃象征长寿,安期生的枣虽小却寓意着真正的幸福与满足。通过这一对比,诗人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持久的价值,而非短暂的外在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不同价值观的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以及对道德修养和真实价值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