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白云山的壮丽景色与宁静氛围。首句“叠涧层峦石径斜”,以“叠涧”和“层峦”展现山势的雄伟,而“石径斜”则描绘了登山之路的蜿蜒曲折,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云林回抱地仙家”一句,将白云山比作仙人的居所,通过“云林回抱”这一形象,不仅突出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也赋予了这里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绿漫九洞潇湘接,红烂千山踯躅花”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山间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与潇湘之地相连;另一方面,则以“红烂”形容山花盛开的绚烂,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谷鸟栖飞啼薜荔,寺僧来往在烟霞”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场景。谷中的鸟儿或栖息或飞翔,啼声清脆,与生长在岩石上的薜荔相映成趣;而寺僧在烟霞缭绕之中来来往往,增添了山林的神秘与禅意。
最后,“酒酣不觉城阴晚,月出前溪映白沙”两句,以诗人的饮酒畅谈,不觉时间流逝,直到月光照耀前溪,映照着洁白的沙子,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忘却尘世烦恼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白云山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