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子歌

愁漠漠,歌乌乌,哀鸿背雪鸣相呼。

中原无书岁复宴,有父万里身羁孤。

儿欲从之重回首,闱中有母母有姑。

侧立乾坤行复止,浩浩落日明江湖。

忆昔方褓抱,阿爷辞家去。

倏忽三十年,儿今壮已娶。

一朝祖母死,挥泪青山湿。

却辞老母踰江淮,风沙何处收亲骨。

燕市逢先友,迢迢指滨州。

滨州东去二千里,城南乱处那可求。

呼天顿地泪成血,天地为之色惨洌。

结发誓死不去此,发解冢开还见碣。

儿能裹骨反如墓,妻能守志终同穴。

君不见泣林冬斸笋,卧冰寒得鱼。

古来纯孝动天地,我诗纪事诚非虚,玺书早暮旌其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赵孝子歌》由元代诗人柯九思所作,通过描绘赵孝子的感人故事,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对孝道的崇高敬仰与推崇。

诗歌以“愁漠漠,歌乌乌”开篇,营造出一种悲凉而哀伤的氛围,随后引入主人公赵孝子的形象。他背负着沉重的思念与孤独,远离家乡,只为寻找失散多年的父亲。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生活的艰辛,还要忍受对母亲和姑母的思念。诗歌通过“侧立乾坤行复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赵孝子在天地间徘徊不定的无助与挣扎。

接下来,诗人回忆起赵孝子年幼时,父亲离家远行,一别就是三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赵孝子经历了成长、结婚,直至祖母去世,他悲痛欲绝,为祖母的丧葬之事而流泪。之后,赵孝子为了寻回父亲的遗骨,毅然决然地离开老母,踏上了一条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旅程。

在燕市遇到了旧友,得知父亲可能在滨州,于是他继续向东前行。然而,滨州的寻亲之路异常艰难,城南乱处更是难以找到父亲的踪迹。赵孝子在绝望中呼天抢地,泪水化为血泪,天地为之变色。他发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终在祖坟前找到了父亲的遗骨,并将其妥善安葬。

诗歌最后,以“儿能裹骨反如墓,妻能守志终同穴”表达了赵孝子及其妻子对父亲遗骨的尊重与守护,以及他们对孝道的坚定信念。这不仅是对赵孝子个人行为的赞扬,也是对古代孝道精神的颂扬。柯九思通过这首诗,不仅记录了赵孝子的故事,也传达了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269)

柯九思(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进酒送九江方叔高南还

君不见潇湘之浦苍梧山,虞舜南巡去不还。

当时揖让称大圣,但馀湘竹秋痕斑。

又不见汩罗江水杯碧玉,屈原憔悴江头哭。

皇天何高地何厚,忠而被谗空放逐。

将进酒,君莫辞。圣贤亦尘土,不饮当何为?

桃华水暖歌声度,杨柳风轻舞袖垂。

况是骊驹促行役,美人惜别低蛾眉。

有肉如陵,有酒如海。

今朝尽醉极欢娱,莫待重来鬓丝改。

黄金装宝剑,白玉饰雕弓。

将军上马意气雄,赋诗横槊踰江东。

形式: 乐府曲辞

送陈玉林南还二首(其一)

谢安墩上新亭好,玉斧鸾旌记旧游。

五采已瞻天子气,六龙初起帝王州。

元戎谈笑收京阙,阿阁论思侍冕旒。

归卧沧江今白发,鼎湖云断使人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陈玉林南还二首(其二)

龙去亭空思惘然,道人和泪话当年。

珠宫锡号开三岛,金榜承恩自九天。

花落御床沾宿雾,苔生辇路湿苍烟。

春来怕渡秦淮水,处处青林啼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陈孟宾归九江省亲

籍甚声华翰墨场,白云飞处思凄凉。

滥分七略陪天禄,因识诸儒载奉常。

游客久瞻金阙近,归舟贪看锦屏张。

太平天子行封禅,莫滞周南岁月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