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九日南还别剩师叔

雁碛寒沙白,云峰野烧红。

风声皆向北,人意未离东。

锡振边尘落,书缄血泪空。

依依看寸晷,愁听暮天钟。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悲凉的画面,通过雁、沙、云、峰、风、火等自然元素,以及人的意念和行为,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感。

首联“雁碛寒沙白,云峰野烧红”,以雁过留下的痕迹和寒冷的沙漠为背景,描绘出一片苍茫的景象,而远处的云峰上燃烧的野火,则映照出一片炽热的红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冷峻又热烈的氛围。

颔联“风声皆向北,人意未离东”,风声似乎都在向着北方吹去,暗示着某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或命运的推动;而“人意未离东”,则表达了人物内心深处对东方的眷恋或不舍,这种情感与外界的冷酷形成对比,凸显了人性的温暖与复杂。

颈联“锡振边尘落,书缄血泪空”,“锡振”可能指的是僧侣敲击锡杖的声音,象征着修行者的坚定与决心;“边尘落”则暗示边境的动荡与不安;“书缄血泪空”,则表达了通过文字传达的痛苦与无奈,或许是指书信中所承载的悲伤与绝望,空洞无力地传递着无法解决的问题。

尾联“依依看寸晷,愁听暮天钟”,“依依”表达了对某物或某人的深情不舍,“寸晷”比喻时间短暂,“愁听”则流露出内心的忧愁与焦虑,“暮天钟”可能象征着一天的结束,也可能是某种警示或哀悼的信号,整个画面充满了离别与哀愁的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往的缅怀,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1303)

释今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其一)

平生无可信,辽海任飘蓬。

学少诗情短,愁多客路穷。

星随千里照,岸到九霄空。

亦是酬恩事,毋令泪独浓。

形式: 五言律诗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其二)

钟声犹傍寺,海气已惊心。

地是人间尽,云从此路深。

风波供旅思,岛屿忆秋林。

回首天山雪,何由寄一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将渡辽海先题牛庄寺(其三)

晨起听鸡声,关心事事生。

独怜浮海意,仍是感恩行。

怒浪迎风白,朝暾半夜明。

一帆天地外,谁念此时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宿海州城闻砧

独立复长吟,孤城急夜砧。

不知闺里意,只讶客途心。

萧瑟江关远,洪濛天地深。

愁来频不已,辜负启期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